>>>相关链接
任正非畅谈教育问题
“我们国家百年振兴中国梦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老师。教育要瞄准未来。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不是以一般劳动力为中心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能驾驭……我们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后冲锋的博士、硕士、专家、技师、技工、现代农民,代表社会为人类去做出贡献。因此,发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
这段话是任正非于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讲的。呼吁发展基础教育,呼吁把基础教育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对任正非来说,这不是第一次,更不是应景的需要,而是出于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判断,基于深深的忧虑而发出的一声声呐喊。
任正非认为,未来世界二三十年内,一定会爆发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
这个革命的特征:
第一,石墨烯等的出现,电子技术将发生换代式的改变;
第二,人工智能的出现,造成社会巨大的分流,而人类社会也正因人工智能变化。生产模式人工智能以后,简单重复性劳动力就不再需要;
第三,生物技术的突破,将会带来巨大的信息社会变化,而且这个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人类世界未来是什么样子,还无法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工智能的突破,两极分化会更厉害,资本雇佣机器人,不再雇佣真人。这个时代也将不再是凭人口红利就能取胜的时代,而是后技术时代。
任正非深感忧虑的是,应对这个变化所需要的是高文化素质,如果再不重视教育,西方重新恢复竞争,重新恢复制造,我们跟西方不再有工业成本的差距,那么中国制造完全有可能垮掉,走向空心化。
2018年4月16日,华为内部网络发布一个名为《<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是产业振兴的根本>传播材料征求意见》,并制作了一个小视频(如下)。华为准备以企业的名义为基础教育的振兴摇旗呐喊。
华为仅仅是一个商业组织,任正非不过一个企业家,顶多算一位商业思想家,商业组织追求的是利益,企业家的高级使命是缴税和就业。
华为和任正非为什么不守“本份”多管闲事,成天惦记着基础教育呢?
1、最感谢中国的教育
2014年6月16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蓝血十杰”表彰会上曾讲过这么一段话:“我们对中国社会最感谢的是什么?最感谢中国的教育,因为教育才能给我们提供这么多人才,我们才能作战。教育最感谢的是农村教育的改进,因为没有农村几亿孩子的进步,就没有高等教育的基础。”华为在发展过程中,大量招聘的是“胸怀大志,一贫如洗”农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早在1997年华为就向教育部捐献2500万元,任正非亲自起名为“寒门学子基金”,教育部门想把“寒门”改为“寒窗”,任正非说:“我认为出身贫寒并不羞耻,而思想与知识贫寒,出身高贵也不光荣。我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贫困、饥饿、父母逼着学中度过来了的。没有他们在困难中看见光明、指导,并逼迫我们努力,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任正非的父亲名叫任摩逊,是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他深深理解父亲的理想和痛苦,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中说:“文革又是从教育界首先开始的,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中,他最早被抛出来,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历史有问题的人……,万劫难逃。他最早被关进牛棚,直到粉碎‘四人帮’,历时十年,短短的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这又是在他最能为人民做事的时期……父亲是校长,父亲的同事、原来的书记黄宣乾是老革命,忍受不了而自杀了。其实他们的错误就是要把教学搞好为国家,就是今天的科教兴国。今天能把科教兴国的口号喊响,一百多年来有多少人为它殉道。”任正非从父亲身上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光辉,或许这也是父亲的遗愿吧。
如果说这是一种情怀的话,绝对不是功利性的,而是个人成长烙印的必然结果,是发自内心强烈使命感的驱动。
2、基础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黑土地
华为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是产业振兴的根本》传播材料呢?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走在基础科学进步的大道上的,而基础研究的根本要靠基础教育。为传递脚踏实地的精神,倡导着眼长远发展、营造加大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投入的氛围。”从华为芯片的研究、5G标准的参与,我们多多少少能掂量出这几句的份量。现在,华为一个企业虽然力单势薄,但至少象丹柯一样,举起一只燃烧的火炬,让更多的人看到光亮,让更多的人懂得基础教育其实是一座照亮未来的灯塔。
欧美工业强大,强在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没有基础研究,产业就会被架空。航海技术成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通向世界的航海时代;蒸汽机成就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日不落帝国。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力的强大。——法国拿破仑
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解决饥荒问题,但它能带来旅行之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美国NASA
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英国霍金
数学是科技创新的一种资源,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并赋予人以能力的技术,是开启一切的工具。任正非说:“我认为用物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已趋近饱和,要重视数学方法的突起。”基于这个认识,华为在俄罗斯和法国建立了两个数学研究所,集合了全球不少知名的数学家。这些数学家帮助华为将无线技术带向全球一流。华为继续在数学领域加大投资,用数学的办法来解决大数据流量的管理问题。从华为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种探索的力量。
这种力量正是来源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黑土地。
3、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华为认为,加大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的投入,可以“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大部分的费用应该投给人头,而不是仪器设备,以汇聚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与市场的需要,既要产生一小部分精英,也要满足不同行业的职业教育需求。
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
我们认为目前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不够,说农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我承认,但是为什么不写最绅士、最有钱的人是教师呢?如果农村的中小学教师都是最有钱的人,大家都会争着去做教师,让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未来中国不可估量。”——《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向“蓝血十杰”学习》,任正非,2014年
“我们要更多关心农村教师与孩子。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成为优秀青年的向往。”——《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奋斗》,任正非,2016年
“国家的政策正有利于‘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能塑造什么样的一代青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奋斗,创造价值是一代青年的责任与义务。青年的思想比较开放、活跃、自由。我们要引导和教育,形成一支主流团队,为未来的领袖,作好准备。”——《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努力奋斗》,任正非,2016年
从一个企业家的口中说出这些充满力量的话语,我们是不是会感到汗颜呢?!因为我们还是很遗憾地看到,有地方因为拖欠教师的工资奖金而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压制教师的不平声音。
4、基础教育可以减少管治成本
我们还需要记住另外一个人,她就是华为的前董事长孙亚芳女士。孙亚芳认为,中国有可能形成优于世界的最富有的资源是全民基础教育。她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言说:“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何况中国并不是资源大国。如果我们把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当成一种资源来开发,变人口劣势为人才优势,对中国二、三十年后和平崛起,一定会起到巨大作用。而且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从而减少政府的管治成本,为将来实现小政府,是异曲同工。”
孙亚芳建立了一个特别的视角,即通过基础教育,建立和谐社会,减少管治成本。弹指一挥间,就是13年!
2018年初,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说:“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虽然晚了些,但还是令人倍感振奋!
5、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讲台上完成的
任正非曾在内部说,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足够高的薪资,一是会让人因为珍惜自己的职业而倍加努力;二是会让更多的人才进入这个领域,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我们应该尊重教师这个群体,尊重的第一表现是提高教师的待遇。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安贫乐道;没有大量优秀人才的涌入,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个素质也就是一句空话。
当然,发展基础教育也绝不是提高老师待遇就能全面解决问题,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欠账又多,既需要国家和教育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全民智慧。
教育是为发展国家经济和全民素质服务,学校教育不是政治和行政的产物,它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应该为地方政府所左右,要尊重学校的主体发展,要维护教师的教学地位;也不应该有公办、民办的差异,正式老师和代课老师的区别。平等是教育的基本理念,没有学校和教师的平等,何来孩子们的公平和民主。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反思现在的教育体制,分数不代表人才,知识不意味善良,当把所有孩子都压到一条道路上的时候,多宽的路都会变成羊肠小道。社会是多元的,人才更是多元的。
任正非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开创了中国原创研究的新时代,但她是一位三无研究员,这值得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反思,这说明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评价导向和评价标准出了问题。”教育同样需要有效地建立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闭环驱动。
作为学校,抛弃僵化的治理方式,给教师充分的信任和参与权,由控制走向激发,以责任结果和价值贡献,作为对教师的衡量标准,释放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人性的善意。
作为教师,尊重不是施舍,需要自己努力争取,自怨自艾和过于世俗,都不是你的正道,作为教师,注定平凡而卓越,“转人磨芯”才是使命和未来。孩子是你的产品,家长是你的客户,请给予充分的爱心和耐心,当学生走出校门还能时刻惦记你,那是你的幸福与荣光,如果即刻“相忘于江湖”,那是你的悲哀。贵州石门坎支教老师梁俊,用乌蒙山孩子们的平凡故事和歌曲《苔》打动了亿万中国人,他跟我们一样卑微。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家长,不一定做得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但为了孩子,一是陪伴,二是榜样。孩子是你的全部,但不是学校和教师的全部,多给予理解与支持。
作为企业等社会组织,是大量人才的使用主体,最了解人才的内涵与价值,相信有大量的企业和企业家,跟华为和任正非一样,本着使命感和社会负责,可以帮助我们政府和教育部门,来定义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价值标准。不喧嚣,不机会主义!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李雪林
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