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

2019-01-29信息快讯网

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信息快讯网

她与夫婿程千帆并称“当代李清照赵明诚”;她被朱光潜称赞为“易安之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叶嘉莹在一次演讲里评价她是集大成的女性作者……这位文坛江南才女、知名爱国词人,正是沈祖棻。今年是沈祖棻先生诞辰110周年,在她的生辰1月29日这天下午,《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在上海图书馆首发,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图书馆、海盐县档案馆(史志研究室)举办。

同期的纪念沈祖棻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专家们从沈祖棻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艺术成就等多方面展开讨论,对此次手稿影印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信息快讯网

《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

张春晓 主编

中华书局

作为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沈祖棻以一首《别》享誉大江南北。她非但工于诗词创作,亦精通理论,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造诣,对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影响。沈祖棻先后任教于成都金陵大学、江苏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于学术研究卓有成绩,撰有《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均为相关领域名著,至今仍受读者喜爱。复旦大学教授傅杰追忆说,“我没见过沈先生,只借她的诗句做了程千帆先生回忆文的标题与题记,更向多届学生力荐过《唐人七绝诗浅释》与《宋词赏析》等著作。”

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信息快讯网

1977年沈祖棻不幸因车祸遽尔离世,留下部分未完成著作,《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所收《七绝诗论》与《手抄大鹤山人校本清真集》(卷上)手稿,即其中较完整而尤具价值的两种。

前者系沈祖棻在武汉大学讲授文学史专题的讲义,与名著《唐人七绝诗浅释》相比,《七绝诗论》视野更加开阔,打破断代局限,体现对于七绝诗体研究的整体构想。全稿六章,大体已就,唯最后一章仅存目录,未及完成;然誊写工整,卷首由程千帆题签,稿内并有程先生所作批注。后者以工楷抄写,字迹秀丽端雅,有晋唐风。稿中除郑文焯校语之外,并过录汪东、黄侃二人原批近50处,汪东之弟汪楚宝按语数条,极为罕见。

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信息快讯网

有学者谈到,沈祖棻与李清照确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曾在战乱中饱尝颠沛流离;都出生于诗书世家;都有着与丈夫志趣相投的佳话;都有非凡的诗词才华……

而她的才华,在1932年仅23岁时就崭露头角,当时她以一阕《浣溪纱》,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这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长汪东拍案叫绝,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

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信息快讯网

青年时代的沈祖棻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圣华谈到,江南文化是沈祖棻丰沛创作的土壤,从多重维度滋养了这位女词人。对于自幼生长于姑苏城的沈祖棻,家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市列珠玑,菱歌泛夜的良辰美景,给她留下了深刻记忆。无论是“生小住江南,横塘春水蓝”(《菩萨蛮》),还是“家近吴门饮马桥,远山如黛水如膏”(《浣溪沙》),水秀山明、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在她的创作中镌刻着鲜明印记。

 从她的创作脉络中不难发现,为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沈祖棻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如《鹧鸪天四首》其一:“相思恰是杨柳色,一日春风一日深”;运用夸张兼设问,如《得印唐书却寄十首》其十:“何当夜话巴山雨,剪尽西窗烛万条”;运用设问兼比喻,如《江南诸友约……四首》其四:“安得真同花外燕,一年一度到江南”……而沈祖棻的诗词鉴赏,则侧重于艺术技巧分析,并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同诗词鉴赏紧密结合。

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信息快讯网

本书主编张春晓为沈祖棻外孙女,亦即名作《早早诗》中的早早。她在序言中提及,沈祖棻字法晋唐小楷,秀丽典雅,赏心悦目。此次出版,全书采用原大全彩影印方式,力求最大程度保存手稿原貌,两种手稿均体现出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准,具有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信息快讯网

“这些手稿的系统整理出版,是对一位历经坎坷的诗人的最好纪念,也为古典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样本。”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谈到,只要对美有点感觉的读者,哪怕是学术外行,看这部手稿也能体会到书法艺术的沉静秀美,是难得的审美享受。他强调了名人手稿传播的重要性,此前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郁达夫、王国维等名家的手稿著作等,“读手迹,思故人,出版界与上海图书馆等馆藏界合作,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