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细节也有家国情怀,古诗词中蕴含着一堂堂人文启蒙课
王安石《元日》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古代,元日是元旦,代表着春节,元是最大的意思,旦就是太阳刚刚升出地平线。辛亥革命以后,元旦这一天移到了公历1月1号,和春节的意思就不尽相同了。”日前,上海江东书院创始人、公号“宝宝念诗”创始人韩可胜亮相最新一期学习读书会,从透着浓浓年味的《元日》切入,和读者分享解读诗词中的历史,体味文人墨客家国天下的情怀。
比如,从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可一窥天地观——“天圆地方”;用几何图解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海内”和“天涯”;从“华夏”“四夷”讲到“五服”,揭示洛阳是“我为中央”所说的国家原点。
在韩可胜看来,自称华夏的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有了雄踞天下的意识和想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从《示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九州,《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国与城,到《木兰辞》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郭(即城墙),不难发现,古诗词中浓缩着丈量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革的注脚。
依着历史脉络,从战国七雄到秦汉,从唐宋到晚清,“秦王扫六合”“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等都是传诵已久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不破楼兰终不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等激昂诗句中,唐代诗人的气节可见一斑。韩可胜说,从这些诗句中都能看出诗人的格局,“人生首先要有格局、立气节,而后再补充细节,成大器。学习古诗词,不妨从磅礴大气的唐诗开始,建立自己的格局,再去欣赏别致趣雅的宋词。”
那平时在家里读诗有什么技巧吗?在韩可胜看来,最好不要默读,应该大声朗诵,将诗词之中的气势和诗人的精气神传达出来。“背诗不要过于强调速度,而应注重不断揣摩和领悟,才能真正地内化于心而不是死记硬背。”
据悉,学习读书会由上海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SMG、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作为特别合作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浦东图书馆、东方财经·浦东频道作为承办单位。学习读书会特别邀请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主席、作家孙甘露担任总策划,定期邀请学者、作家做客,每两周在陆家嘴金融街区五峰书院展开读书交流活动,免费向市民开发。
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