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祝福:白寿哲人张世英带孔子老子送大餐

2019-02-04信息快讯网

除夕祝福:白寿哲人张世英带孔子老子送大餐-信息快讯网

导读:今天起,神州大地进入喜庆的己亥年春节节日,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逐梦的中国人都辛苦了。“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讲堂君为各位长期支持、参与讲堂活动,积极阅读APP稿件的听友、读者送上一组特别的新春祝贺。每天刊发一组中外哲人名言的书法及简要解读。书法由98岁的哲学家、北大教授张世英先生在95岁前后书写(88岁为米寿,99岁为白寿,108岁为茶寿,张世英先生1921年出生。),名句解释由北大西方哲学史专家李超杰教授撰写。选自译林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的《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愿书法之美和哲理之智成为为您的快乐春节增色添彩。

今天是除夕和立春,阖家团聚之际,送上的是“志向和境界”篇:孔子的“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老子的“知常曰明”;古希腊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祝您和谐欢庆包容中,不忘志向,成为天地间之人。

除夕祝福:白寿哲人张世英带孔子老子送大餐-信息快讯网

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语出《论语·子罕》。儒家特别重视“志”,强调“立志”、“守志”的重要性。孔子此句中的“志”可理解为坚守“仁”的道德意志。皇侃对该句的解读是:“此明人能守志,虽独夫亦不可夺;若其心不坚,虽众必倾。故三军可夺,匹夫无回也。”(《论语义疏》)孔子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人都应“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生死关头,尤能考验一个人的“志”。有“志”者的标志是:宁可牺牲性命而成就仁,不可苟且偷生而害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作为近世大儒,王阳明也特别推崇“志”。“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示弟立志说》)在他看来,为人为学贵在“立志”和“守志”,而“立志”、“守志”不外乎“存天理”。如果一个人为苟且偷生而丧失天理(志),他也就放弃了做人的尊严。“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 (《传习录》下)如此看来,是否能够“守志”,就成了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老子:知常曰明。

注释:语出老子《道德经》上篇第十六章。此章讲的是老子的认识论。自宇宙论-本体论言,道生万物,又隐于万物之中。于是,“道”呈现为一体两面:作为“被自然产生的自然”(斯宾诺莎语),“道”(万物)呈现出“性”、“动”和“无常”;作为“产生自然的自然”,“道”则是“命”、“静”和“常”。所以,道生万物在逻辑上就是一个由“命”而“性”、由“静”而“动”、由“常”而“无常”的过程。认识论的目的即是“观复”:从“万物并作”开始,通过“理智直观”,“返还”万物之中的“本根”即“道”,固有“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之说。“观”出万物之“本根”,即是“知常”,这是一种洞悉“天道”的高远境界,老子称之为“明”。有了这种境界,就能做到包容一切,坦然大公。“观复”的主观条件是:“致虚极,守静笃”,意思是:去除成见与私欲,保持心灵的空明宁静。

除夕祝福:白寿哲人张世英带孔子老子送大餐-信息快讯网

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

注释:此名言系古希腊德尔斐太阳神神庙的一条神谕,第欧根尼·拉尔修在《名哲言行录》中则把它归之于苏格拉底。在德尔斐神庙还有与之齐名的另一条神谕:勿过度。如果把两条神谕合在一起,可以视为神对人的警示:无知的凡人啊,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试图成为神。古希腊哲人“自我认识”的结果是:我知道我一无所知,但我不会甘于无知,而是要通过对于智慧与知识的热爱,接近神进而过神的生活。亚里士多德甚至放出了这样的豪言:“不要相信这样的话,作为人就要想人的事情,作为有死的东西就想有死的事情,而是要竭尽全力去争取不朽。”(《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28页)黑格尔做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解读,在他看来,这条神谕不是“某个异己力量从外面向人类精神提出的一个诫命”,“那督促着认识自己的神无非是精神自己的绝对的法则。”(《精神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按照黑格尔,哲学的唯一目的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即“精神在一切天上和地上的事物中认识它自身。”(同上)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注释: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名言。普罗泰戈拉是第一个自称“智者”(一译智术师)的人,在公元前五世纪,“智者”一词专指收取学费的公众教师。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54页)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人”既有感觉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于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便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种是消极的解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就是在此“坏的意义上”进行解读的。据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人是万物的尺度”意味着:同一事物(如风)对于不同的人会显现出不同的样子,而“对他显现”的意思就是“他感觉”。结果,一切都是相对的,我们不能用任何名称称呼任何东西。另一种则是积极的解读,即把“万物的尺度”放在人的“思维”或“理性”上,这个思路和后来康德、黑格尔相去并不遥远。正因如此,黑格尔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命题”。

除夕祝福:白寿哲人张世英带孔子老子送大餐-信息快讯网

张世英先生和李超杰教授

除夕祝福:白寿哲人张世英带孔子老子送大餐-信息快讯网

《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 译林出版社 2018年12月出版

▲文末链接:98岁哲学家张世英,和黑格尔一起,将哲学带出寂静冷宫

作者:张世英、李超杰

编辑:周俊超

责编:李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