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家风 | 俭朴不移平生志 显达不改平常心

2019-02-07信息快讯网

海上家风 | 俭朴不移平生志 显达不改平常心-信息快讯网

春节前夕,方奶奶在家中平静地度过了百岁生日,这位见证过世纪沉浮的老太太不许家人给她庆祝,因为“平淡点,福寿可以更绵长”。如今的她仍习惯每天从卧室窗口望向北边200米开外并列的两所学校——复旦附中和复旦二附中,那是丈夫姜拱绅和四儿子姜乃振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无论世事坎坷、生活困苦,父子俩都不曾忘却那张小小的三尺讲台。

除了两位中学校长之外,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还有两位中小学教师、一位幼儿园园长、一位全国劳模和一位煤炭机械安全评估专家。这些令外人艳羡的成就,来自质朴家风的代代相传——俭朴不移平生志,显达不改平常心。

将毕生心血献给复旦附中

姜乃振说,父亲192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祖父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家中经济拮据。“父亲读完初中就去小学教书,赚了钱再去读高中,一路以教养学读上了大学。”1937年,姜拱绅考取国立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抗战爆发后,学校一路西行迁至贵州,因为负担不起路费,他只能弃学。直到1945年,他才阴差阳错再次考上浙江大学,后又因解放初期院系调整,遂与复旦大学结下不解之缘。1950年,以31岁“高龄”大学毕业的姜拱绅前往苏州的华东革命大学学习,之后被分配到观前街附近的工农速成中学教书。这所中学的课桌椅沿着走马塘来到上海,并成为闻名沪上的名校——复旦附中。姜拱绅在这所学校度过了整整41个春秋,其中担任校长26年,直到70岁才正式退休。

姜乃振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父亲就尝试按学生的学习程度编班,同时实施免试、选试等改革举措,大力提倡讲座课、课外阅读,这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探索让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并一直延续至今。1985年,65岁的父亲由时任上海市长汪道涵授予名誉校长任命书,当时获此殊荣的全市仅有八人。

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爱一行

姜乃振坦言,即便父亲当上校长,晚年荣誉加身,家中经济也从不宽裕。“父亲一生蔬食布衣,他有个外号叫‘赤脚校长’,因为他不穿袜子,只穿一双老伴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姜乃振说,过去父亲在办公室接待客人的茶叶都是家里带去的。这种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后来成了一股无言的家风。

在姜拱绅看来,人生不只有读书一条路,但每个人都要找到一项值得托付终身的事业,踏踏实实做几十年,早晚能成为或大或小的专家。1977年恢复高考前,姜乃振曾在宝山县农村生活了九年。第一次高考遗憾落榜,第二年考取上海师范学院分院,1980年毕业后,28岁的他站上了三尺讲台。他说,那时区政府有意培养他当干部,“说实话有些动摇,因为当干部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的首选,但父亲劝阻了我,让我当老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积善积德,有价值感,且越积累越厚重。

家里其他孩子的人生路径亦如此——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爱一行。大哥投身于建筑行业,主持建设了延安路隧道、洋山港东海大桥等重要工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及全国劳动模范;二哥在区政协工作;三姐当了30年中学教师,和姜乃振一样曾获评“上海市园丁奖”;五弟则供职于煤炭机械研究所,是全国较早的几十位煤炭机械安全评估专家之一。巧的是,姜乃振的太太也是一位教师,退休以前是复旦幼儿园园长。

作者:朱颖婕
编辑:邵大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