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主要收住活力老人的养老院,失智失能特色的养老院容易给人造成有关“暮气”的观感和联想。继王敬老院的所有房间都由两个或更多老人共享,路过失能老人所住的八人间,常能见到半数的人躺在床上,由护理员一对多照料。如果室内环境稍有晦暗、稍有不洁,屋内空气稍稍带点气味,就很容易激起负面情绪。但继王在这方面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室内环境之整洁有序透露出严于管理的痕迹,房间内配置的医用摇床、轨道氧气、呼叫铃显示出其专业水准——曾在镇一级卫生院做了26年院长的周秀娟告诉记者,继王敬老院的床位是按照病房标准设计的,唯有这样才能满足失能老人“吃饭+吃药”的日常需求。
继王养老院开办之初就启动筹备内设医疗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场地、设备、人力是一笔相当大的投入,由于养老机构内部服务对象有限,在政府提出此类倡导之前,愿意做这方面尝试的养老机构微乎其微。
▲ 护理员在带着老人们做游戏。袁婧摄
去年,继王养老院又获评卫生部门颁布的内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合格单位。孙惠珍为此配备了一支八人医护团队: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一名、床位医师三名,药剂师一名,护士两名。内设医疗机构设有内科、外科,甚至还有精神科。当敬老院向有关部门提出设立精神科的申请时,工作人员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如此较真,周秀娟说:“我们是做失智症老人照护的,怎么能没有专业的精神科呢?”
周秀娟有着长年行医养成的专业派头,她指着医务室内整面墙的床位表和装满老人健康档案的柜子,“慢病管理,一人一档,每个人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之类病史,我们一清二楚。日常监测加上临床经验,可以免得老人每次有点状况就去医院一通检查。养老院做好医疗服务,能为政府节省很多公共资源,也让家属少些担忧。”
晒场上的公共空间
继王敬老院取名“继王”而非“纪王”,据说是因为多年前当地曾有一家经营不良而被取缔的养老院也叫“纪王”,于是创始人放弃了这个名字。
继王敬老院租用的建筑原本是华漕镇上一家企业的办公用房,兼有仓储功能,改造起来相当费劲。孙惠珍选址在此,一方面是与业主相熟,能够生磨硬泡谈下一些租金折扣,另一方面这里地势极好:北靠马路,南侧和西侧被河浜环绕,东侧纪翟路正对着大圆通寺——这所寺庙据说始建于宋朝年间,由几户纪姓人家共同设立,曾名“纪王庙”“纪王寺”。河浜与寺庙,不只给予老去之人有关晚年安乐的小小暗示,也刻有他们所熟悉的故土印记。
▲ 继王敬老院的无障碍步道和晒场
天气好的时候,护理员们总让能动的老人出门走走,去晒场孵孵太阳、唱个小曲——不论是从一楼、二楼还是负一楼失智照护专区出发,老人们都能顺着无障碍步道到达晒场,坐轮椅的或腿脚不利索的半步楼梯都不必走。无障碍步道把敬老院的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互相连通,建筑外部曲折蜿蜒的不锈钢扶手成了一道特别的景观。
“晒场”是个很有农村特色的公共场所,太阳底下,大红、粉红或者米白色的几十张床铺悬在晾架上,老人们围坐在旁边的休闲区,用当地方言有一搭没一搭聊天。有时孙惠珍和周秀娟会带他们唱歌,歌曲基本都是两人创作,比如周秀娟“填词”的沪剧紫竹调《知恩》,“一要感谢/党的好领导……二要感谢/伲个好子女,舍钱不忘/养育恩,经常来到/敬老院,买甜买咸/讲亲情……”歌词拙朴近乎童谣,沪剧曲调又是当地老人最熟悉的,八九十岁的老人一学就会,众人婉转哼唱的情景有些动人。
▲ 孙惠珍和周秀娟和老人们在唱歌
继王敬老院共有271张核定床位,目前住着约280名老人。这家“卖相”不好但人气旺盛的平民机构,守护了一代老人的晚年。闵行区民政局认为这家机构拿下“区长质量奖”实至名归,“好机构不只在于漂亮的大楼、炫目的理念、新式的设备或者公办的身份,那些因地制宜、踏踏实实做好服务的机构可以脱颖而出,也应该得到尊重。”
作者:钱蓓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邵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