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

2019-03-01信息快讯网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信息快讯网

作为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利用走出去与引进来打造中国“品牌之都”,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并实施“国际化+”行动,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放。青岛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缩影: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城市“本钱”越积越厚!图为青岛浮山湾景色。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信息快讯网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图为海南省三亚市景色。 新华社记者 郭程/摄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信息快讯网

改革开放40多年记录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助推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程。从2015年起,中国电建集团下属的山东电建三公司在摩洛哥瓦尔扎扎特承建努奥光热电站项目二期和三期工程。图为2018年6月7日在瓦尔扎扎特拍摄的努奥光热电站项目三期工程。 新华社发/山东电建三公司供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信息快讯网

中国将以更负责的精神、更开放包容的胸襟、更高质量的增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图为2018年10月22日,在安提瓜和巴布达首都圣约翰,当地小朋友身穿传统服装欢迎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到访。 新华社发 江山/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历史证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站在新时代,立足对外开放新起点,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但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中国必将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大的改革、更大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利。

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预言的,“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中华民族走过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从对外开放的视角看,正是中华民族日益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路浩歌,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但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中华民族在近代日益衰落,开放的大门越关越紧。紧闭大门并不能阻挡侵略者的坚船利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

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彻底结束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侮的历史,重新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以崭新的面貌面对世界,谋求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开展经济合作。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局限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正确把握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确立了主动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世界大势,总揽战略全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坚定不移坚持并深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持续高速发展的人间奇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4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接近1万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创造这样的奇迹,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深化改革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改革和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979—2017年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8966亿美元,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62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0多倍。

——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努力提升自贸区标准,发挥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截至2018年9月,累计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7个自贸协定。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发展对外投资,带动技术和劳务输出。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2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1倍,年均增长30.6%。

——坚持和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学习和借鉴,认真学习、广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文明发展优秀成果,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通过实施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有效利用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得了推动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强了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放不止步,改革、发展不停顿。

将改革和开放相提并论,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关键一招,是高瞻远瞩的历史决策,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深刻地指出:“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站在改革开放的更高起点上,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深化改革为对外开放奠定了有效推动的体制基础;对外开放为深化改革提供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规范。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经济。没有改革,不破解旧的体制机制的弊端,就不可能实行对外开放,形成适应国际市场的开放型体制机制。没有开放,不形成统一开放、内外贯通、公平竞争、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与开放从来就是相互促进、一体推进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就是开放,开放也是改革,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在借鉴中提高。改革需要开放,开放推动改革。正是通过对外开放,我们逐步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规律,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开放“倒逼”改革,促使我们更加深刻自觉地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推动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从改革外贸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再到建设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速度和效率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包括放宽市场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在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例如,2018年6月,我国出台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外资限制性措施大幅度减少,不但扩大了对外开放,也推动了国内简政放权、通关便利化等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崭新的对外开放政策举措,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的形势下,再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奇迹。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总结中华民族兴衰史,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这是经历了无数磨难,付出了巨大代价,进行了顽强拼搏,艰辛探索得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宝典”,必须牢牢把握,长期坚持,决不动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经济全球化就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时代潮流。能否把握这个逻辑、顺应这个潮流,掌握历史主动权,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加速了科学的普及、知识的传播、技术的扩散、人员的流动,增加了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要谋求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更加积极主动地打开国门搞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机遇,也是挑战。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成功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要不要对外开放,这是一个问题;对外开放能不能成功,这又是一个问题。

近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及其全球扩张,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现现代化,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确立了在世界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成为了支配者;大多数落后国家则变成了发达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了被支配者,长期处于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的困境之中。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的。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利润最大化为动力,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就必然引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即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这一积累规律,不仅表现在一个国家中,也表现在国家和国家之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凸显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基于这样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一些学者提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不平等的,存在着支配和依附的关系,因而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落后、实现现代化,必须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脱钩,独立搞建设。这就是著名的“依附论”。

在改革开放初期,乃至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我们也曾经有过疑虑。在跳入世界经济大海的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经历了风浪,但我们到中流击水,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为什么中国的对外开放能够取得成功?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从而开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世界潮流的成功的对外开放之路。中国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始终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既有效防范化解了各种重大风险挑战,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自身发展,又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共同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在对外开放中,既给自己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也给世界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约30%的贡献率,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是怎样一条道路呢?

——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开放之路。坚持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是独立自主的开放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稳步有序、渐进可控的方式推进对外开放。

——是统筹内外的开放之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内外联动,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是互利共赢的开放之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共同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经济全球化作为客观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虽然有曲折和反复,但它作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是人为力量无法改变的。实践证明,问题不仅在于要不要实行对外开放,更在于如何实行对外开放,走什么样的开放道路,得到什么样的开放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是一条成功的道路,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摒弃了“国强必霸”的霸权主义逻辑,也解开了“依附论”的困惑。它既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又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它极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前途光明灿烂。

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使命,需要新作为新突破,需要抓住机遇行稳致远,需要破解风险化危为机。

从国内看,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向前推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从国际看,发展和变革风起云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从我国同世界的关系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深度互动的趋势更加明显,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影响不断上升。

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更开放的胸襟、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国际经济合作步伐,以利于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利于更加有效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以利于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更加有力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利于更加适应并引领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以利于更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引领旗帜。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不断加深,中国有更强能力解决好自身问题,实现自身更好发展;也有更强能力合作协同解决世界性难题,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开启了加强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

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记录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助推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程。

——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为9.5%,远高于世界同期2.9%左右的水平。1979—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达到18.3%。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中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为世界各国人民来华旅游、学习、经商创造了更好条件。中国不断扩大进口,为其他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量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2013—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2亿美元,创造了21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上改革开放前的对外援助,截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3000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

——未来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吸收2万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美元,出境旅游超过20亿人次,必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中国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始终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国内政策的延伸。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道路,绝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是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郑重的战略抉择。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人类面临向何处去之际,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是和平发展道路,选择的是通过和平发展方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地融入民族复兴的梦想之中。还要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人民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彼此之间结成了平等友善的新型社会关系,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体现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理念和价值观中,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义,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和价值观,是真心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真心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共赢。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要开放还是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在此历史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这些重要申言,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登高望远,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和大国担当,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指明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前进方向。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扩大进口空间,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精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打造开放新高地,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中国将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坚定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实现联动增长。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积极支持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方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肩负着重要责任。保持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美两国谁也离不开谁,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最好的选择。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美关系的发展就一定会迎来光明前景。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也不能关闭;开放的中国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封闭的中国对中国人民是灾难,对世界人民同样是灾难。世界应该对中国的开放充满信心和期待,对开放的中国充满信心和期待。中国将以新的全面开放,促进新的全面改革和全面发展,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李勤余

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打好组合拳应对外部经济风险
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平稳有序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她毕生节俭,竟捐出1000万元!这位老人感动中国!
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以正确的幸福观助推中国梦
【中国那些事儿】走失8个月后现身昆明的泰国老人已回家 她说:一路上都有好心中国人帮助
海洋科考船“塔拉”号2021年重回北极,热情邀请中国科学家同行
“三大体系”建设引领哲学社会科学迈向未来
服务业开放迈出新步伐(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各族群众共享幸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用文化照亮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文化发展支撑城市先行示范
图集 | 暂别,为了更好的相见——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闭关”前最后开放日留影
这个社会需要更加生动走心的正能量
经济日报:抓紧磋商积极势头,加快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迎难而上,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迎接全国两会中国经济系列述评之三
奋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辩证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中国政府决定暂时关闭中国驻伊兹密尔总领馆
沪上志愿者“呼朋唤友”的最佳利器,了解下
中国民航局确定:目前没有上海第三机场
商务部:中国继续成为全球投资首选目的地
上海首份新版中智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 助力“中国制造”顺利出口智利
【中国梦·实践者】“95后”人大代表邹彬:新时代职业教育 为新生代产业工人发展带来新希望
高质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专家学者解读《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责任”作为现代中国价值何以可能——读《论责任》《责任中国》
伟大改革开放精神 丰富和发展了“红船精神”内涵
巴基斯坦民航局:3月1日起重新开放本国部分领空
《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
收官!2019年春运上海对外发送旅客达2413万人次!
纵横正有凌云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迈入新天地
以更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上海自贸区“三区一堡”建设:多个开放领域全国首创落地
高水平社会办医牵手医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与嘉会国际医院共建教学基地
【中国梦·践行者】全国人大代表谢坚:一个人坚守海岛邮局见证社会巨变
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中国一诺千金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