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买基金也能亏这么多?”

    不少的年轻人在近期都发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自年后以来,股市行情就表现得差强人意。大家想象得春节红包行情也并未到来,甚至连连走出大跌,无数“基民”被调侃称“跌妈不认”!大致意思就是跌得连妈都不认识了。

    2月18日,年后第一个交易日,股市就已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机构基金抱团的龙头股纷纷重挫,不被看好的小盘股以及周期股反而狠狠上涨一波。直到2月22日,一直受年轻人偏好的白酒、医药等明星基金均出现了大幅下跌,当天就有超9成主动偏股型基金下跌,跌势延续到今天,白酒基金161725跌近7%。

    01

    为何被套牢的多数是年轻人?

    年前一月份,很多年轻人看到基金市场一片大好,频频登上微博、知乎热搜,受到刺激后都追高杀进基金市场。甚至传出“基金社交”、“进基的巨人”和“买基财富自由”等等热词,于是年轻人们纷纷All in(满仓),不All in怎么能叫年轻人?

    大家都想趁过年捞一笔,都认为买基金就是捡钱,有这种想法后能不被套都是万幸。有些高位跑步进场的小基民就更惨了,买3天跌2天,大盘跌1个点,基金跌4个点,割肉是不可能割肉的,加仓又没钱加,只能跟着基金走势图,拜拜“希望人没事”。

    结果,今日的微博、知乎、豆瓣的头条都少不了“基金暴跌年轻人为什么躲不过被割?”,也有很多人到处咨询求助,应不应该卖出?还是趁暴跌补仓?这些社区、论坛顿时成为了年轻人们寻找后路的途径,抱团取暖、互相安慰。

    事实证明,虽然选择了基金,但是在交易方面90后还是略显稚嫩,以至于让很多理财博主抓住了收割韭菜的机会。今年1月,B站就涌现出多个知名UP主发布基金相关视频吸引粉丝关注,诱导开户炒股等,并以付费方式获利,而理财类付费知识更容易让年轻人有消费的冲动。当然除了B站还有很多渠道,如社群、贴吧等等。

     有十年经验的老基民奉劝大家,不要过分带节奏,让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人开户买基金,也希望大家进入投资市场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不要盲目跟风。

    02

    买基金的正确操作方法

    面对这样的大跌行情,大家都急了,如果你能冷静下来分析局势,可能你就比其他人更早抓住机会,接下来带大家分析一下当前市场,并提出三个问题:

    1.你持有的基金好吗?

    a、偏股混合型基金及普通股票型基金;基金一般分为七大类,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基金、商品基金、QDII和FOF等,这七大类之下还有细分类目,普通股票型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属于混合型基金,这两种在基金里面收益最高;

    b、基金评级大于四星;一般机构都会对基金进行评级,表现越好,评级越高,可以参照任意一个头部机构;

    c、基金成立时间3年以上,且近三年未换过基金经理;

    d、近三年每年投资收益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

    e、选择不限定行业或宽行业的基金;

    f、选择成立时间较长、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较大,整体业绩突出的基金公司的基金。

    2.现在是熊市还是牛市?

    很显然,现在是牛市。

    3.现在属于牛市的什么阶段?

    现在属于牛市的调整阶段。从宏观上看,美国还是大放水,钱无处可去,资产价格疯涨,国内1-2月的基金还没建仓完成,我国货币政策最快也需要到年中才可能收紧;从技术面上看,这也只是牛市中的一次调整,牛市也是需要调整的,没有哪一段上涨行情是一直上涨的,2007年牛市和2015年牛市都有对应的调整期,就连基金行情最好的2019年和2020年也有几次调整。

    基于目前的环境下,市场当前仍处于牛市,整体风险并不高。这次的调整可能相对较大,但无论怎么调整,都不是牛市末期的调整,是牛市上涨中的一次正常回调,如果接下来1-3个月的调整幅度较大,超过30%以上,或许是一次加仓的机会。

    03

    未来还有哪些机会?

    当前,宏观层面各国央行的放水力度很大,不仅仅是美国,今日香港政府也宣布向18岁以上的在港市民派发5000元消费券,其中包括非香港永久居民,以此带动消费。国内虽然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但伴随全球货币市场的宽松,国内势必不会在短期内收紧流动性。受此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依旧会被推高,有色、化纤、化工、建材、可选消费等等主流分支都将继续迎来增长机会。

    在购买新一轮基金的时候,建议重点关注有色和可选消费板块,切记不可满仓,为自己留有余地。

    后期还可以继续关注白酒、新能源汽车、光伏概念以及科技股经过调整后的低吸机会。

    最后,大家应该认清买基金的关键,在于长线投资,频繁买入和赎回会无端增加交易成本,一旦选择好基金,就应该多给一些耐心和时间,或许调整是为了更好的上涨。

    持有权益基金 需忍受多少回撤?

    最近股市震荡、风格变换,很多投资者出现了浮亏,心态有点急躁。

    其实,风险和收益一体两面,持有主动权益基金的同时,就要需要做好忍受净值中途回撤准备。

    那回撤的幅度会是多大呢?

    我们通过历史数据,研究一下历史规律。

    1、最近15年,上证指数有11年的年度最大回撤超15%

    首先,统计2006年到2020年的15年间,上证指数每年度的收盘价最大回撤幅度可以发现:

    只有2014和2017年上证指数的自然年最大回撤在10%以内,其它13年指数的最大回撤均超过10%,11年指数的最大回撤均超过15%。

    即便是2006与2007年、2015年的牛市行情中,也都出现过上涨途中上证指数突然回调10%左右的情况。

    比如众所周知的2007年大牛市,上证指数在获得113.05%的单年度涨幅同时,当年最大回撤也达到了-21.16%。

    还有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牛市途中,上证指数的最大回撤也分别达到了-15.35%、-14.62%。

    最近15年上证指数最大回撤情况

又被割了,基金还能不能买?-LMLPHP

    2、最近15年,股票型基金指数有14年的最大回撤超10%

    我们再继续看看股票型基金总指数(885012.WI)最近15年的最大回撤情况如何——

    首先,基金的回撤控制得要比指数好,大部分时间的最大回撤都比上证指数要小。

    其次,股票型基金总指数在2006年到2020年间,只有2017年的年度最大回撤在10%以内,其它14年的最大回撤均超过10%,9年指数的最大回撤均超过15%。

    即便是在2007年大牛市中,股票型基金总指数在获得121.90%的单年度涨幅同时,当年最大回撤也达到了-16.04%;

    同样的,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牛市中,股票型基金总指数虽然年度涨幅均超过38%,但最大回撤也都超过了-13%。

    最近15年股票型基金总指数最大回撤情况

又被割了,基金还能不能买?-LMLPHP

    3、最大回撤带来的三点启示

    了解了过去15年市场中最大回撤的情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第一,如果我们不是准备在A股市场赚一票就走,而是立志于要长期投资,就应该做好突然回撤10%,甚至15%的心理建设。

    第二,优秀的权益基金虽然承担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但因为良好的证券选择能在长期投资中不断积攒超额收益,最终能让小胜在时间的魔法下变为大胜。

    第三,也给风险偏高的投资者一些建议:

    如果现在已经完成了投资底仓的构建,但因为年终奖、工资等原因带来了增量现金流,那么在基金出现比较大的回撤时,选择逆市定投,或许是一件看起来冒险但实际上理智的行为。

02-26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