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2020年终于过去了,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了世界局势、经济发展、商业进程乃至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骄傲的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成为了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扩大内需、推动双循环是频频听到和经济发展相关的关键词。

1月4日,基于全国近500家门店元旦三天销量收据,大润发对外发布《2021元旦消费报告》,提供了一个审视内需市场,尤其是民生消费的一个新窗口,同时也从侧面印证双循环格局下的民生消费状态。

上海消费市场活力旺盛,三天假期,上海人在大润发买了14吨车厘子,2.9万多根油条,66.9吨猪肉,鸡蛋、挂面、大米等民生消费品销售同样火爆。

元旦3天售出4个马拉松长度的油条,大润发发布《2021元旦消费报告》-LMLPHP

民生消费品是刚需 上海人买走66.9吨猪肉

去年就有研究报告显示,在新冠疫情下,国民消费理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结构也出现重大转移。民生刚需用品需求迅速扩大。《大润发2021元旦消费报告》显示,这种需求趋势仍在持续。

元旦三天,大润发在全国共卖出了超过1.3万吨大米。仅以单品来看,销量排在TOP 10的,有7个单品均为大米。以品类来看,畅销的还有挂面、食用油、酱油、牛奶、酸奶、土豆、盐、纸巾。可以说是生活里缺不了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民生刚需里当然也少不了猪肉。元旦三天,大润发在全国售出了1644吨猪肉,相当于成年可宰杀的23000头猪。青岛人民的猪肉购买力最强,全国第一,元旦假期青岛人买了72.3吨猪肉,排名全国第一。上海人买了66.9吨,位列全国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牛奶这个营养价值高、老少皆宜的饮品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标配,真正的“飞入寻常百姓家”。

元旦3天售出4个马拉松长度的油条,大润发发布《2021元旦消费报告》-LMLPHP

图说:在上海,元旦期间大润发低价风暴引消费者关注

二三线城市消费升级凸显 波龙和车厘子成为假日爆款

一手是民生刚需,一手是消费升级。大润发发布的《2021元旦消费报告》显示,这种“并进”的现象在二三线城市更为显著。

元旦三天,大润发在全国共卖出了164吨车厘子。其中有14吨都被上海人买走,上海的车厘子消费力是全国第一,苏州以12.5吨紧随其后。有意思的是,在波士顿龙虾(简称波龙)的消费上,苏州则超过了上海,排在第一位。在上海,几只波龙加几盒车厘子成为购物车标配。

元旦3天售出4个马拉松长度的油条,大润发发布《2021元旦消费报告》-LMLPHP

图说:元旦假期,上海人在大润发买走了14吨车厘子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显著 上海人也爱买油条

《大润发2021元旦消费报告》几乎可以看做是一张民生消费品地图,再次体现了南北饮食文化的显著差异。

广东销量最好的是大米,而在东北则是食用油。上海最爱买的是糖,再次印证了上海爱甜的口味,而江苏人买的最多的是面,可见苏式面条在面食届的地位。

不止是广东,云南昆明、福建泉州,销量排在第一的同样是大米,整个华南都爱买米。而长三角地区比较受欢迎的汤圆,在北方几乎没有出现。

当然,也有南北通吃的,比如油条。大润发门店现做的“非矾油条”(不添加明矾),元旦三天卖出了61.5万根。按照大润发一根油条28厘米来算,相当于172公里,超过了4个马拉松。在上海,大润发油条的销售量排名全国第二。“油条里面没加矾,特别放心,价格又特别实惠。”上海市民陈先生带着孩子来排队买油条,“几乎每次来大润发都会买油条,有时候还专门来买油条”。

排队的队伍中,不少消费者都是冲着油条来的,元旦三天,上海消费者一共买了2.9万根油条,一根根安心的“非矾油条”,成为了联结消费者和大润发最好的纽带。

新年新气象。这份全国最大商超购物消费报告显示:中国内需市场强劲,2021线下实体经济活跃;以国产为主的民生刚需和以进口为主的消费升级并行,彰显了双循环格局下的新气象;同时大润发92%的门店都分布在非一线城市,是下沉市场经济和消费活力的一个有力印证。

出于传递企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01-05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