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包装,其实是可以看出它背后的价值观的。
包装和化妆,都是口袋里有了点钱以后的事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就说买水果,除了过年过节送人的,是竹编小篓子的“精装”,竹子皮是真的,但其实编得粗糙。说它精装,是因为,平常自家吃买几只,就是一个薄薄纸袋装着的。捧在胸前回家,倒也一路好心情,当然主要怕摔坏,一年也没的吃几次呢。那时没有塑料马甲袋,买得多些的,摊主就抽出厚实油亮的牛皮纸袋给你装,回家把纸袋小心拆开,抹平,拿来包书,用两个学期没问题,不过小孩那时并不喜欢,觉得土。当时,中国人均消费化妆品仅为1元,老的男的穷的,三种人肯定不用。就算是年轻女子,谁化了妆也是会被人侧目的。那是个物资贫乏的年代。
生活状况的变化,从对包装的态度就能看出。比如,收到有精美包装的礼物,拆开后,如果是一块小小巧克力什么的,以前的反应是:啊?一块巧克力,还包装得那么好看。而同样的情况,现在大多是:啊!一块巧克力,包装得可真好看。涂脂抹粉的也见怪不怪了。生活态度也不一样了:实惠和好看都想要了,能下厨房的,也未必就比出得厅堂的优先了。
这当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钱这个东西,真的是没它不行,有它还不够的。因为,包装除了有承装的功能外,还有装饰打扮的意思,所以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艺术活。好比化妆,素面朝天是要有不点而红的唇,不染而翠的眉才能够的。不然有时总会令人生疑,是自傲,还是自弃?又,日常看到一张粉白底的胭脂脸,会不会也吓一小跳?
这么说,倒不是讲包装盒要多么讲究。也就是一种形式,一种礼仪而已,贵在得体恰当。送人的礼物,一般本身带礼品袋的,装着就够贴合自然。没有自带的,另找一个适宜的,不太匹配的,总有点拉郎配的样子,多少有点别扭,但也总比赤膊上阵好看,人家拿起来也方便些。特殊些的礼物,专门请人用好看的花纸丝带打扮一下,登场送出亮相时,很赏心悦目。大多时候其实也不必那么隆重。
讲包装,最绕不开的,也是现在最多的,就是快递来的包装了。开门七件事,一键网购快递送上门,都晨昏忧乐每相亲了,对那些个用胶纸横的竖的斜的,一圈又一圈,五花大绑的包装盒,自然早已审“丑”疲劳了。自家用品,只要里面四肢健全,不漏能用,不烂可吃,统统五星好评。毕竟有的还是风雨兼程,摔打滚爬而来,不能计较太多。快递包装拆多了,倒也练就了耐烦的心性本领。一把美工刀在手,前后左右划它个三五下,松绑也不难。关键是用力的轻重掌握,不然很有可能皮开肉绽,里面遭殃。烦的是那种劣质的泡沫箱,不小心弄破,一粒粒轻飘飘地四处飞扬,还到处吸附,清理起来很是讨厌。好的包装盒,就一撕一拉一开,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多余,就是艺术。罗丹说的。
一个小小包装,其实是可以看出它背后的价值观的;淡妆或浓抹,也看得出一个人的审美观和教养。这都是某种生活状态和正在追求的精神的外观体现。所以是一个内外兼修,尽善尽美的过程。本来,打开包装的过程,是应该有一份期待的美好心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