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有关淮河文化的“密码”,你都知道吗?-LMLPHP

图说:《湮没的帝都——淮河访古行纪》封面

由上海学者潘大明创作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湮没的帝都——淮河访古行纪》近期由中西书局出版,昨天,来自上海出版界、社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凤阳朱元璋研究会的二十余位教授、专家、学者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座谈,大家提及最多的,莫过于淮河文化的历史与现在。

潘大明具有学者、作家、媒体人等多重身份,初至淮河流域考察,是为筹备一部历史文献片,后来,这个计划搁浅,但潘大明对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兴趣却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湮没的帝都——淮河访古行纪》的写作有时空交融的方法,探讨古与今的关系,进行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淮河夹在长江、黄河之间,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流域覆盖20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淮河的沉浮与明朝的命运息息相关。作者以淮河为框架,朱元璋和他建设在淮河边的明中都城为支点,讲述了淮河文化的变迁过程,通过明中都城的兴废,折射出明朝的命运。全书以事件建构叙事空间,关注和展现淮河流域的历史、人文和生活形态,随文附有作者自拍的157张照片和创作的34幅书画作品。潘大明在介绍创作过程时说:“淮河边的意外总是让人惊喜,因为《湮没的帝都:淮河访古行纪》就是一个意外。”

说起这部作品,复旦大学教授张海英认为,书中有针对淮河文明有深入的探讨和现实性思考,“淮河文明夹杂在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浪漫中,有其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出版人、同济大学教授王国伟认为,“关注和解析淮河流域文化生态,既是传统文化的有效发掘和弘扬,也是文化自信的直接印证。”“从地域角度来看,淮河文化是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之间的连接点,但相关的研究却始终比较边缘化。《湮没的帝都:淮河访古行纪》有助于丰富读者与学界对区域文化的认知。”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说。

03-27 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