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姜燕)2020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全国文博机构迅速行动,呈现了2000余个“云上”展览,观众总浏览量超50亿人次。前不久,“三星堆”考古现场的云直播,更是成为网络爆款。如何让文化遗产插上大众传播的翅膀,是近年来广大文博人和媒体人一直关注和实践的话题。 昨天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举行的“2021文化遗产大众传播论坛”上,多家文博单位和技术企业代表分享了文化遗产与大众传播有机结合的新思路。

文化遗产怎样搭大众传播“快车”?文博专家脑洞大开-LMLPHP

图说: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昨天下午,腾讯地图、成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等1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论坛交流。同时,一场以“博物馆+N—博物馆启迪大众文化生活”为主题的直播开始,山西青铜博物馆馆长梁育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如果国宝会说话》导演崔宇、成都博物馆宣传推广部主任肖飞舸、山西青铜博物馆特邀研究员韩炳华做客直播间,与广大观众一起互动交流。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高科技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论坛。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介绍,2020年4月以后,全世界约有8.5万座博物馆在疫情期间闭馆,占博物馆总数的近90%,其中近13%的博物馆面临永久性关闭。他表示,数字技术与博物馆融合不是一种时髦,它的影响一定要延伸到博物馆文化价值层面,创造一种与公众对话的全新模式。“让博物馆从单一或数个渠道变成全渠道,全面优化升级博物馆与所服务社区关系的途径。”安来顺还从技术层面分析了数字化传播模式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博物馆人创新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与思考。

文化遗产怎样搭大众传播“快车”?文博专家脑洞大开-LMLPHP

图说: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从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直播热点出发,从传播学的专业角度作了题为《从三星堆新发现看文化遗产传播新格局》的演讲。段勇以三星堆考古发掘为例,谈到一系列传播途径的革新。“首先,传播形式加入了VR、动漫等,让考古发掘变得更易懂。其次,接连不断的热搜话题让三星堆的热度始终不减,形成二次甚至多次传播。”段勇认为,三星堆的“火”,正是文化遗产传播变革的一次综合体现,大众传播的革新不仅仅是传播手段的革新,更多的是传播内容的革新,好的内容才能让公众记忆犹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提到博物馆已进入“数字时代”,新媒体平台为博物馆带来新活力。他表示,现在的博物馆作为文化传统的新生态,拥有多个角色,既是“参与者”,又是“舆论领袖”,还是“赋能者”,不仅要带给公众“碎片化”体的知识体验,而且要让不同知识背景和兴趣的参与者协同共生。其新颖的论点,深化了对文化遗产传播的认识和理解。

文化遗产怎样搭大众传播“快车”?文博专家脑洞大开-LMLPHP

图说:三星堆1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罩。新华社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提到了山西博物院在疫情下提供网络服务的新模式,比如“每日一展”“两分钟看展览”等线上传播方式。但是,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博物馆在面对“融合式发展”和受众多元化需求的形势下,依然要立足本职,扩大学术成果的深度,把数字化资源采集工作做得更细致,让社会文化也参与进来,打破文化圈层的传播理念,让公众真正享受到文化资源成果。

04-02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