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父亲饶惠谭从抗美援朝前线寄回的一封家书,也是他写给我们的最后一封信。

十日谈 | 抗美援朝前线寄回的家书-LMLPHP

十日谈 | 抗美援朝前线寄回的家书-LMLPHP

父亲饶惠谭从抗美援朝前线寄回的家书,也是他写给我们的最后一封信

父亲1952年底临危受命,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1953年1月4日,他第二次赴朝,3月21日,父亲在朝鲜中部铁源伊川郡古南左里前线美帝国主义飞机的一次夜间空袭中英勇牺牲。他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高级将领之一。

这封父亲从朝鲜前线寄回的家书是这样写的:“弟从祖国上海一月四日动身赴朝经过十四天的旅程,已于一月十八日到达朝鲜中部战线,铁原前线军部。须(虽)然这次入朝正直天寒地冻、久冬腊月、风雪交加,敌机频繁轰炸封锁交通要道之情况下,然而我们仍然十分安全地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在前线上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母亲和兄嫂等是光荣的家属,应当努力生产为建设新中国和支援前线而努力才好,这是一个希望……”

十日谈 | 抗美援朝前线寄回的家书-LMLPHP

全家福照片,我被母亲杨燕抱着,左边是父亲绕惠谭

父亲入朝后,直接到志愿军总部接受了作战任务,视察前沿、了解敌情、组织部队开展小规模反击战斗;制订完成大规模作战计划。他协调了前线部队调动等工作,3月20日返回军部。因他仓促赴任,军部准备的防空洞尚未被覆完成,所以临时住宿在附近山崖下边的朝鲜农舍内。

父亲牺牲后,志愿军23军领导集体在给母亲的信中讲述了父亲牺牲的经过:那晚八时许,父亲检查完后勤部的工作回到军部。晚间九十点,美机先行侦察轰炸,父亲即检查司令部在敌机轰炸后的损失,指导安排好防空工作,随后与钟国楚军长谈工作到子夜。21日子夜时分,美机二次轰炸,刚回到住处的父亲被两枚500磅航空炸弹爆炸后的气浪抛出50多米,警卫员与他一同牺牲,父亲时年38岁。父亲制订的作战计划也因他的牺牲而未能执行。

母亲也常给我讲述父亲的事:1952年的某日晚间,父亲以严肃而慎重的口吻对母亲说:“杨燕,有件事要与你商量,我军委新的任命已经下来,在上海警备区当参谋长。但是,23军刚入朝,缺少一个参谋长,钟(国楚)军长要我一起去。你看如何?”母亲明白父亲绝不会轻易地将这些事告诉她,十年的共同生活,她又怎会不明白父亲的心思。名为商量,实则早就心意已决。

1953年1月是父亲的第二次赴朝参战。母亲亲手为父亲整理了出征的行装,军装、内衣、被囊、狗皮褥子……还特意将一对绣着鸳鸯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的枕套放入被服中。

十日谈 | 抗美援朝前线寄回的家书-LMLPHP

父亲绕惠谭

父亲很早就投身革命,他1928年参加红军,长征时,他留守在湘鄂赣地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九死一生。他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二十多余年的战斗生涯中,屡立战功。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就是挂在墙上的那张标准像。他对于我,可以说是既亲切又陌生,在我的脑海里,他是模糊的,甚至是毫无印象,因为他最后一次迈出家门时,我还未满周岁。我从不知道叫“爸爸”、叫“父亲”到底是怎样的感觉,甚至不知道自己当年是否被父爱拥抱过……但在仅有的全家福照片中,有父亲、也有我,这成了我唯一的安慰。

而那封家书就成为父亲从抗美援朝前线寄回的最后的信!

十日谈 | 抗美援朝前线寄回的家书-LMLPHP

1953年父亲下葬时

父亲在另一封回复家乡侄儿的信中曾写到:“……吾虽有几年的革命行动,全赖党和人民的教育培养,今日才能为国家人民出一份力量尔……目前我全国军民正要以全力支援朝鲜人民抗战的时候……我希望尔等青年努力参加革命事业……将来的胜利和幸福一定是属于我们人民的……”

这应该也是父亲他们那一辈人的信念和初心!

04-14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