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会·旅游 | 青藤书屋-LMLPHP

到绍兴,先不去三味书屋,不去沈园、兰亭,而是找“青藤书屋”。曲曲折折的小巷,高高低低的石板路,跌跌宕宕的心情。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说,曾偶尔得到一本诗集,叫《阙编》,印刷和纸张都极差,字迹模糊得几乎认不出。但“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于是呼朋友,“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之前,袁先生到绍兴,“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朋友告诉他:“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上面的内容,清康熙年间吴楚才、吴调候编《古文观止》“徐文长传”时,竟将其漏掉了。袁宏道的“徐文长传”慷慨悲凉:“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将原文拼齐,读之再三,使人掩卷长叹。绍兴前观巷大乘弄10号即徐文长故居“青藤书屋”。

曾在博物馆看徐文长的长卷《杂花图》。画花卉,纵横涂抹,畅快淋漓。泼墨牡丹洒脱,墨荷墨彩缤纷。野逸的花草、兰叶、山石……错杂纷披、笔墨狼藉,萧散,自在,放达,自信,无拘无束,生气勃勃,观之如坐山阴野花杂树间。

在博物馆淡淡的灯下,我想象他该有一支怎样的笔、一枚怎样的砚、一张怎样的画案,以承载他的情绪、他的灵动?该有怎样的书屋、怎样的窗、怎样的院子,才能容得下他的散淡大真之气?现在终于来到他的院子和书屋。

程十发先生晚年书画俱老,“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曾经用一支“茅龙笔”,在一个元旦的清早,书写行草作品。恣肆纵横,奇崛勃郁。他写的,正是徐渭的《女芙馆十咏》。十发翁与徐文长在哪里产生了共鸣?

在“青藤书屋”的院子里漫步。见书屋之东有一小园,园内种植徐渭生前所喜芭蕉、石榴、葡萄等植物。书屋之南有一大大的月洞门,里有青藤一棵及一方小池。园门上刻有徐之手书“天汉分源”,就是袁宏道惊讶的“强心铁骨”“磊块不平”之书体。

“青藤书屋”座落在一条深巷尽头,小巷很深,很窄,青瓦青砖墙。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蜿蜒。路之尽头,就是书屋。屋旁有翠绿的芭蕉,屋角有老藤蟠曲。

书屋坐北朝南,三间平房,一排花格长窗依于青石窗槛上。我尤喜欢这书屋的窗。它长,一扇一扇的连着,洁白明净柔和,长廊般妩媚,就像未落笔时的素色长卷;有两扇还临着窗下小池。窗边放着明式书桌。推开花格窗,就是一池静水。池边有两株古树,一蜡梅、一青藤。明代文人情趣幽幽而来。据说这株青藤也和徐渭一样命运多舛,先是被雷电击中,枯了一半;留下的一半后来也连根被拔了,现今是移植补栽的。抬头看屋里徐的自书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不晓得说些啥才好。

而与他几乎同时,在世界的另一边,意大利正在隆起同样的艺术高峰——伟大的米开朗基罗。

04-22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