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用比较文学构建“人文外交”-LMLPHP

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是讲故事,但是怎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昨天,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邀请了一众“讲故事高手”来支招——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的首倡者赵启正教授、“全球人文”概念的首创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教授、“人文外交”理念的践行者作家贝拉女士做客学术活动演讲厅,三位学者以对话的方式向交大师生解读公共外交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引起热烈反响。

赵启正谈到,今日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然而,世界上对中国的发展怀有疑虑的国家和人群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经常由于舆论的误导而表现出相当强烈的敌意。中国的发展仍然需要冷静地面对疑虑和化解敌意,妥善地应对由于无知和偏见造成的歪曲和攻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公共外交”引导国际舆论界正确认识中国。

“人文学科的‘虚’并非总是如此,它有可能转变为‘实’进而直接服务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之目的。人文学者的作用就是通过人文交流来实现一种‘人文外交’。”王宁提出,我们过去常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如果传播媒介无效或传播途径不畅,那么越是民族的就越是难以走向世界。

旅加作家贝拉希望以“故事外交”文化使者的身份,向世界传递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中国人道主义精神是我文学创作的意义。”她的《幸存者之歌》这本书,向世界叙述了抗战期间上海人民接纳深受纳粹迫害无家可归的犹太人的故事。把上海的海纳百川,包容与博爱通过文学的方式展现出来,向世界传递了二战时期上海人民的一种大爱。

三位演讲者在发言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比较文学的重要作用:除了学术研究外,还可以消除文化差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公共外交”的作用。

04-29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