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符是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他是庶出之子,舅家无亲,备受歧视。他又不苟于俗,不求引荐,隐居著书,终生不仕。所以,他的官位不显,无政声可言。但他讥评时政得失,著有《潜夫论》,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淋漓酣畅。读他的《爱日篇》,叙述分析平民诉讼的曲与直,以及由此引延的状态,感到分析得非常到位,令人警醒。

王符说讼-LMLPHP

孔子说:“审理诉讼,我同别人差不多。”王符据此认为,中等才干的人,足以评议是非曲直,乡亭部吏,都有管理诉讼的人,可还是出现许多受冤屈的人,是有原因的。

王符分析说,理直的人自然以自己的正确而不屈从,理亏的人自然低三下四去行贿。由于不屈从,所以得不到官吏的同情;由于行贿,所以得到执法者的庇护。因而正直之人心怀怨恨得不到伸张,狡猾的官吏施展阴谋而不会被惩罚,由此小民容易受伤害,天下百姓因此多穷困。

诉讼的曲直关联着官吏是否担责。王符分析说,由于乡亭部吏判案不公,容易出现判案的反复,而一出现反复,乡吏将要受到惩罚。乡吏怕受惩罚,往往求诉到县廷。以缺少帮助的孤弱百姓,同乡里的豪吏打官司,其结果能不受屈吗?县官听信乡吏的话,所以结论与乡吏相同。如果事情有反复,县官也要受连坐,县官怕受连坐,而又将案子推到郡上。一个无足轻重的百姓,与一县打官司,公理怎么能得到伸张呢?事情再有反覆,郡太守也要受连坐,郡太守怕一起受连坐,往往又将案子推给州牧。以一个平头老百姓,与一郡打官司,他的申诉怎么可能获胜?州牧不肯受理,因此就远送到公府中申诉,公府又不能明察,就会拖延时日。贫弱的人无法坚持一旬之久,富强的人则可以支撑一千天以上。如此判案,什么冤枉能得到昭雪呢?

王符进一步分析认为,诉讼的曲直,影响天下的太平。他在文中说,当今受害的百姓希望能向上诉冤,而县令难见如神。百姓放下农活而到府衙申冤,一个接一个地奔走在路上,不到申时,得不到通报,不献上礼物得不到召见。有的人连年累月,接连探视;有的人转请邻居亲朋,进献钱物去疏通。一年中劳动的时间不足,天下怎么能没有因此挨饿的人呢?从三府州郡,直到乡县,提出诉讼的百姓,官司相连,转相审理,每天不下十万人。一人有事,两人处理,那么一天有三十万人荒废了本业。以一个中等农民可养活的人计算,那么这一年将有三百万人因此挨饿。这样的话,盗贼从何清除,太平从何而来呢?百姓不富足,君主又从哪里富足?最后,王符连说了两句:能不好好想一想吗?能不再好好想一想吗?

确实应该好好想一想。时至今日,王符说的状况,没有彻底根绝。一件小官司,终身申诉,从黑发人变成白发人的有之;推诿扯皮,不辨曲直,只看来头更有之。大家都看看王符说讼,得到警醒,这也就不枉范晔撰《后汉书》时特地把王符列传的良苦用心了。

05-12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