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大会|保险理赔跑断腿?“线上智能相机”把107类凭证管得服服帖帖-LMLPHP

图说:外滩大会 来源/记者 孙中钦 摄

“保险只有两样不赔:这个不赔,那个不赔。”昨天下午外滩大会的保险科技论坛上,演讲嘉宾转述客户吐槽的话,引发听众会心一笑。其实,保险理赔对技术含量要求高,成本不菲。降本增效,科技在其中大展身手。

变往返跑为不用跑

理赔材料的收集,让客户最头痛。传统方式下比较复杂的疾病理赔,需要用户把所有相关的材料交到保险公司柜台。比如,恶性肿瘤必须提交术中的病理报告,而双耳失聪要根据事后几个月的损害鉴定报告才能确定理赔程度。“普通用户不一定搞得清楚,可能需要在医院、自己家和保险公司之间往返跑几次,才搞明白为了这次理赔到底需要提交多少材料。”蚂蚁集团保险智能产品部总经理方勇说,他们的系统中识别的凭证数量共有107类,这么多种凭证对于一位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用户来讲,太难了。

此次论坛上,全链路的“理赔大脑”首次对外展示。它包括智能材料收集系统、智能调查系统和智能审核系统三个方面,支撑这三大系统的是底层数据、算法、知识图谱。方勇当场演示线上智能相机到底能做些什么。蚂蚁集团保险智能产品部第一个把很多的模型算法前置到了APP端,让APP在用户手中就能够实时做一些提示和拦截,提高用户的便利度。

“慧眼”一扫效率提高

来看看线上智能相机的本领。

四张画面,第一张是住院单的首页,系统一眼就认出。第二张,被辨别出为模糊材料。网上理赔报案材料里,模糊、翻拍、缺失关键性凭证的占比较大,这也给后端理赔审核服务带来极大的压力。 第三张是翻拍自电脑屏幕的画面,系统马上作出提示:请使用真实文档来拍摄。第四个识别就更厉害了——报案什么样的疾病,就需要对应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如果没有提供,线上智能相机在前端报案时就会提示缺少了什么材料,比如出院小结、医生签字、医院盖章等。

方勇介绍说,一个住院7天的重大疾病患者,公估公司为他做理赔调查取回来的医疗记录材料平均总页数为165页。审核人员要看完全部材料,查找到对应图片,翻出对应的证据,找到对应的时间,筛选和审核的时间短不了。通过“理赔大脑”的处理,会把50%不满足报案条件或者未达到标准的案件,直接先过滤掉;20%有明确既往症证据的案件,接下来处理掉;剩下的案件,把材料全部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好,提示审核人员哪些地方会有风险。这样一来,效率比传统流程提升70%以上。

善用科技共创价值

“2020年上半年,中国民众每月通过社交媒体谈论健身、健康饮食话题的平均数量增长超过两倍。消费者对通过使用预设的移动及数字化装置,在预防疾病、实现便捷生活及自行管理健康方面的兴趣有增无减。”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昨天在论坛上表示。他说,在未来十年亚洲地区将有14亿人口加入中产行列,这一数字是全球其他地区的7倍。新冠疫情下,大众的消费重点发生基础性转变,人们寻求增强抗压的能力及加大风险保障的方式,而消费者对数字化渠道的偏好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李源祥认为,保险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快速转变的消费者行为,并善用科技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创造共同价值。

09-25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