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价值,100岁不退休-LMLPHP

祝寿嵩,同济大学离休教授,早已入了耄耋之年,却不甘坐享清福。他十年如一日,自觉发挥身为抗疟专家的专业能力,在社区里热心从事灭蚊工作,成就自己的老年价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左邻右舍谈起他的灭蚊故事无不津津乐道,直夸他是“百年一遇”的灭蚊达人。

说起“百年一遇”,是因为祝寿嵩今年虚岁一百。他早年是燕京大学学生,抗战时期辍学从戎,在印缅边境丛林做随军翻译。抗战胜利后他复学而考入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从事抗疟工作。复员后从教,三十年教龄,获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2010年,他入住上海亲和源养老公寓。这是一所可以居住1500多位老人的养老社区,大伙儿对设施和服务都感到满意,唯嫌“美中不足”的是,一到盛夏,蚊子在室外的花园、长廊等到处肆虐,虽然采取了灭蚊措施,但收效甚微。灭蚊,也就成了老人集体的“心头事”。

祝寿嵩了解到,构建市场化养老平台的亲和源,将灭蚊等“除四害”工作,外包给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打理,花销还不小。有医学研究背景的祝寿嵩主动与生物技术公司专业人员攀谈,还看了他们的全年灭蚊规划。他发现了其中的“痛点”:负责“除四害”的公司人员每周来一次,每次2到3人,而且只在白天喷洒药水等,常常只忙乎一个上午便结束战斗。而祝寿嵩深知,蚊子主要活动在清晨和夜间,而且神出鬼没,须得有“高招”才能制服它们。

何为“高招”?祝寿嵩说要发动亲和源里的老年义工共同迎战蚊子。说来也巧,他在社区很快找到一位志同道合者,她叫李巽。二人是苏州同乡,聊天中,得知对方与自己一样从小喜欢养鸟、养鱼、养蚕,爱斗蟋蟀。他俩决定合作制定“防蚊灭蚊策略”。

内行不内行,出手见分晓。他俩研究发现,蚊虫是喜温畏寒的,当冬季来临,蚊虫大批死亡。但也有部分蚊虫聚集到温暖、潮湿、隐蔽的场所,俗称越冬蚊。而灭蚊最佳时段并非盛夏,而是早春。因为惊蛰过后,越冬起飞的第一代成蚊必先吸血,他们的血源有人和鸟,也包括弃猫、弃狗等等。它们吸血后便寻地栖息产卵。由卵变成幼虫,由幼虫变成蛹,继而再羽化成蚊,这段时间较长。所以人欲战蚊,关键是抓住早春。早春灭掉一只越冬蚊或一条第一代幼虫,相当于盛夏消灭数百只成蚊。于是,他俩在亲和源管理部门的支持下,针对越冬成蚊,号召“灭蚊义工”见蚊就打;各幢楼里还配有电灭蚊拍和药物喷雾器,由生物技术公司负责楼道墙面的药物喷洒,让第一代成蚊在春季便“触药”而死。他俩还提议在各个居民楼外面安置诱蚊缸,用有机磷类药物诱杀黑斑蚊。黑斑蚊常在白天悍然出动吸血,令人深恶痛绝。为了检验效果,他俩还设点定期检查成蚊及幼虫密度。在他们带领下,亲和源一批老年“灭蚊义工”纷纷行动。相较以往,开展灭蚊行动后数个夏天,那一带蚊子明显少了。

早春找到越冬蚊并将它们消灭,夏天就没有蚊子了?祝寿嵩认为“的确如此”。他和李巽以及亲和源管理人员定期在社区各个旮旯搜蚊,发现以前活跃在乡村防空洞或旧碉堡的黑压压一大片越冬蚊,如今无踪无影。祝寿嵩没有满足于此。如今,他不仅继续参与灭蚊,还开展诸多有趣的观察研究。譬如,成蚊交配有群舞现象,多在何时何处发生等。

亲和源是个学习型老人社区。这里有一大批耄耋老人像祝寿嵩那样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哪怕已经是100岁高龄了,也依旧在从事着自己喜爱的事情,为社会做贡献,成就生命的价值。“多(为社会)做一些事儿,是我生命的最大意义!”祝寿嵩表示。

03-18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