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学家喜获2020年度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LMLPHP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3月23日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侯洵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会士郑南宁院士,西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生物材料与发酵工程“四主体一联合”工程中心主任范代娣教授3位科学家,荣获2020年度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各专业评审组评审、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陕西省政府决定授予侯洵院士、郑南宁院士、范代娣教授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此外,授予14项成果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11项成果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8项成果(通用项目5项、专用项目3项)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4项成果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26项成果(通用项目24项、专用项目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75项成果(通用项目60项、专用项目15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122项成果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此外,伊瑞·克莱迈斯(Jiri Klemes)、阿兰·莱昂内尔·杜布瓦(Alain Lionel Dubois)2名外国专家荣获陕西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相关链接:

侯洵:男,1936年12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我国瞬态光学与光电子专家。199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位科学家喜获2020年度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LMLPHP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

侯洵院士在我国瞬态光学与超快光子学领域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在我国高速摄影核心器件和重大装备研制方面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两弹一星”及惯性约束聚变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推进了我国超快光学和微光夜视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启了超快科学技术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基础科学领域的应用,为我国超快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

郑南宁:男,1952年12月出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会士,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Fellow。1975年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1985年日本庆应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位科学家喜获2020年度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LMLPHP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

郑南宁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行者和奠基者,提出的计算机视觉立体对应计算模型与注意力计算理论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代表性工作,被国际学术同行评价为“引领了国际上第二次视觉注意研究的高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带领团队研究计算机视觉系统,形成一系列具有前沿性和先导性成果,代表了我国当时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最高水平。解决了国防重大工程中视觉芯片与系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计算机视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引领中国无人驾驶关键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突出贡献。在学科方向引领、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方面成绩斐然,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国家信息领域战略规划与区域创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夯实了基础,推动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

范代娣:女,1966年1月出生。西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生物材料与发酵工程“四主体一联合”工程中心主任。199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系。

三位科学家喜获2020年度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LMLPHP

西北大学教授范代娣

范代娣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围绕国民经济和健康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化工制药领域功能生物大分子类人胶原蛋白的发酵合成及其医用敷料的先进制造、高活性药用分子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她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分子设计、功效发现、功效强化、生物安全性实验、产品开发到产业化生产的全链条研究。转化成果孵化4个年销售过亿的科技型企业,巨子生物专利产品中围绕生物大分子创制的医用敷料类上市7个品类20个剂型,为临床提供了优秀的更新换代的新产品,医用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受益患者千万余例,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文:驻陕记者韩 宏

图: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

03-24 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