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宣言》发表十五周年:科学保护古村落,既找得到风土更要有人情-LMLPHP

“保护好古村落,就是要保护好当地的绿水青山。在古村落里,我们既要找得到风土,更要有人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骥才说,“原住民和古村落的关系,就好比传承人和非遗的关系。没有传承人,非遗就消失了;同样的,没有原住民,古村落也会消失。”

今天,传统村落保护《西塘宣言》发表十五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宣言诞生地嘉善西塘召开。本次会议以“激扬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传统村落科学保护”为主题,以国际研讨会为主体,融入西塘民俗文化、戏剧文化,展示了《西塘宣言》诞生地的历史文化之美。

《西塘宣言》发表十五周年:科学保护古村落,既找得到风土更要有人情-LMLPHP

开幕式上,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教授阮仪三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开展对话,分享传统村落抢救性保护的成功经验,探讨传统村落科学保护的有效路径和方式方法。

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要做的是科学保护。这是我们能否把文化遗产工作做好的关键。科学保护是从事物(文化遗产)的性质、特征、规律、独特性和知识体系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一整套严格的标准、方法、要求和保护机制与制度。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基础的、研究的、学术的层面,包括传统村落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基础科学的建立、传统村落的分类等;二是机制与制度的层面,遗产资源整合与机制建构,包括建立村落档案、制定遗产清单、确定保护内容与责任制,规定保护制度,组成原住民参与的管理会等;三是管理层面,包括执行和监督保护制度等。只有建立起科学保护的体系,并行之有效,真正保证传统村落的永存,才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阮仪三表示,保护强调的是“整旧如故”,恢复到原来本真的状态。就像莎士比亚的后人在打理莎士比亚故居,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也当如此,呈现原生态的小桥流水人家。

为期两天的《西塘宣言》国际研讨会还举行了平行论坛,来自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的专家学者与国内的专家学者一道,围绕“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村民主体问题研究”“如何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协调”“传统村落保护的评价体系研究”“如何发挥民俗在古村落保护中的作用”“在全球化视野中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中国思想和实践研究”等主题分享各自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

《西塘宣言》发表十五周年:科学保护古村落,既找得到风土更要有人情-LMLPHP

“古村落是祖先创造的第一批文化成果,古村落也是我们今天最后的精神家园……”2006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第一份呼吁全社会并联络国际学术力量保护古村落的“宣言”——《西塘宣言》发表,引起国内拯救传统村落有志之士的高度重视。它所带来的影响力和意义,对推动全国传统村落保护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15年间,一座座独一无二又面临濒危的传统村落被小心保护、细心呵护,已先后认定传统村落达6819个。越来越多曾经凋敝破败但承载厚重历史的传统村落开始焕发新生,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更传承了文化基因,延续了历史文脉。此次国际研讨会系统总结传统村落保护的成功经验,标志着我国保护传统村落已从最初的“抢救性保护”阶段进入到“科学保护”的阶段。

《西塘宣言》发表十五周年:科学保护古村落,既找得到风土更要有人情-LMLPHP

西塘,一座“活着的”千年古镇。嘉兴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塘能如此完好地保存25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成为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古镇,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15年前《西塘宣言》的发表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西塘,正通过规划引领、生态提升、亮点打造,完善全域景观风貌建设,构建适应千万规模旅游空间格局,按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要求,持续推进申遗工作,进一步传承中国记忆,打造西塘旅游未来型景区,走出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04-26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