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一流期刊,光有优质稿源就够了?WLF议题大会上专家这样说……-LMLPHP

随着中国近年不断取得世界瞩目性的科技进展,国内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我国高影响力期刊在全球占比仍较低。我国创办国际期刊,能争取更多高水平成果的首发权、增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提升优质论文的地域多元化。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近年来从国家层面推出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支持中国期刊发展,并向国际化迈进。而一本获得世界认可的一流期刊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积累。在如今以数据共享、开放科学为重要标志的新型学术传播背景下,期刊要如何定义,又该如何走向国际一流?

日前,继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与世界知名期刊出版集团Wiley携手打造首场《WLF议题大会——科学共享新生态》,邀请诺奖科学家在内的国际嘉宾开放畅谈后,WLF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合作,推出该话题的国内场。与会专家表示,期刊要能够配得上“世界一流”的声誉,光有优质稿源并不够,更需要配套基础设施、技术,乃至相关制度的支撑。

质量把关:绕不开的同行评审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上个月刚刚在Nature上发表了论文。他提出,一流期刊需具备多样性、开放性、专业性,这才能为国内科研学者的优质研究成果提供更多更有影响力的推广渠道。

徐华强认为,科研工作允许出错——哪怕涉及撤稿,但不允许造假。由此,期刊需要加强同行评审工作,而对于专业度高的国际编委工作忙、难邀请等现况,他认为,这依旧是一个积累过程,当期刊影响力提升后,邀请难度也会逐渐变小。

以国内知名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为例,该刊于1990年创立,2019年影响因子达20.507,在本学科领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该刊的编辑部主任程磊表示,以“发表最优秀的科研成果、推动科学进步”为使命,《细胞研究》实际上花费了不止20年、确切为30年的时间,长期点滴积累优质稿源和口碑,坚持做到卓越,才打造出了如今的国际品牌效应。

打造国际一流期刊,光有优质稿源就够了?WLF议题大会上专家这样说……-LMLPHP

由于评审工作常由全职的专业科学编辑以及时间宝贵的一线科学家担任。在关注度颇高的同行评审回报上,程磊认为,期刊以论文作者付费的模式来承担相关费用是合理的,同时国家也有多种类型的科学基金支持作者们在开放获取的刊物上付费发表论文。这也是开放科学的必要措施。

涉及范围:专业期刊与交叉期刊并不相同

数学、计算机、生物交叉领域的杰出代表、亚太地区最大出版机构世界科学出版社旗下期刊IJBC的编委、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林伟认为,一流期刊分专业性与综合性,两者打造的方法并不相同。当今科学前沿内容往往聚焦在交叉领域,顺应时代性,一流期刊的稿件需来源领域广、可持续强,这在打造上会更加困难,任重而道远。

参与了多本国际期刊创办工作的维利出版集团中国区生命与社会科学编辑总监吴燕提到,一流综合期刊的建立需要配套基础设施、技术支持,如各个领域的内容管理、相关链接等,也就是常提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图谱。

引导潮流:大众视线,以及研究方向的引领

期刊最大的价值之一,是对科研成果进行筛选和把控。程磊认为,期刊需要保证自己内容的高度准确性,这样才能为大众带来正向影响,引领大众关注科学。同时,徐华强指出,一流期刊甚至可以引领学界的研究潮流,例如有意识地选择某个领域的文章进行大量发表,影响科研的发展方向。

有时,学界为了避免竞争会延迟公布数据,而这可能会影响科学领域的整体进展。对于这个问题,以一流期刊为代表的学术共同体也能起到一些正向倡导和鼓励作用。

科学开放:建立管理共享数据库,政策支持也不能少

在如今更加开放的新型学术传播体系下,程磊提到,他们紧跟潮流,在10年前就采取了论文及数据选择性开放获取模式。期刊由订阅模式转向开放模式是当下巨大趋势,不仅能提升传播效应,还能激发更多人对科研的兴趣。

林伟认为,数据与算法原始代码的共享,将极大助力于前沿交叉学科的推动与发展,能让相关研究者更加高效地开展新研究。尤其涉及到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研究方向时,能让实验的可重复性被更快验证。

尽管科学开放、国际合作是大方向,但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数据库也能让我国更多科学工作不再被动。徐华强补充道,特别是关键领域的数据库,能随时访问,保障研究的进度。

而科研领域竞争激烈,共享氛围的形成离不开强力的专利保护政策。林伟指出,一方面国家可以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对专利政策的管理,另一方面,科研工作者也要增加自身的专利保护意识。此外,在共享数据的应用层面,也需要相应政策的建立和完善,以提前规避安全性、伦理性等问题。

此外,根据期刊性质的不同,它们应该承担起不同的责任。比如,专业期刊要有鼓励创新的担当,交叉期刊则有丰富联动的义务。程磊分享了一些支持原始创新研究的案例,认为期刊应该有这样的担当,去鼓励科学家自己开拓新领域,而不仅仅只是“跟随性研究”。

图片来源:WLF提供

04-27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