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回家,才是越野赛的终点-LMLPHP

救援人员徒步进入事发区域搜救失联人员。

上周六,于甘肃省白银市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局部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导致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情况,其中部分选手失联。事故搜救工作昨日结束,172位参赛者中共21人遇难,其中包括了梁晶等多位国内顶尖越野选手,另有8人受轻伤。

对于这起惨痛的事故,赛事主办方认为原因在于“局部地区天气突变”。而新华社认为,这样的说辞“恐怕难以打消公众对于赛事组织不力的疑虑”。新华社发表的题为《一场惨剧,声声警钟!》的评论中提出了一连串追问:“如此大规模的赛事,且非首届举办,天气预报为何未能发挥预警作用?极端天气突发时,举办方叫停比赛是否及时?在应对极端天气问题上,赛事组织方有无应急预案、预案是否有效执行?这场赛事中不少参赛者来自低海拔地区,赛前有没有做相关的健康检测和适应性训练?还有,运营赛事的企业是否资质完备?”文章认为,这些追问应成为防范类似事故的声声警钟,“逝者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灾难性的后果已经酿成”,人们唯一能盼望的是,这“20多人的生命能换来一次全面彻底的事故调查”。

《钱江晚报》、中新社等多家国内媒体均提到,这是一场“海拔跨度不大,地形也不复杂”的越野赛事,因高额的名次奖金和“只要完赛就能拿到1600元补贴”吸引了众多国内高水平选手参与。由于赛事设置了20小时的关门时间和较高的报名门槛,参赛选手大多有着丰富的越野赛事经验,但即便如此,人类也无法与极端天气对抗。与此同时,赛事“出了景区之后就是无人区”,也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澎湃新闻在复盘本次事故时提出了主办方在管理过程中的一大明显过失,“赛事在设定强制装备和应急预案时,并没有参照历史上的极端天气。赛前提供的强制装备列表里,并没有涉及到足够的保暖装备,这也是导致很多选手在遇到降温时无法保证体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新华社另一篇题为《敬畏生命,科学办赛,安全办赛》的报道中提出,对于潜在的天气变化,气象部门其实事先已有预警,但组委会未尽到及时叫停比赛的义务。据悉,赛前一晚白银市气象台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景泰县气象台不久后也提醒道,预计未来24小时内,该县大部分地方平均风力将达5到6级,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扬沙或浮尘天气。“虽然有天气预警,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主办方还是在5月22日早9点正常发枪。更糟的是,不仅大风如约而来,急雨也不期而至,但赛事依然没有及时终止,直至噩耗传来……”新华社写道。

过去这些年,国内越野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各赛事组委会普遍存在着管理漏洞。澎湃新闻以《盲目复制国外难度,忽视救援应急,中国越野跑醒醒吧》为标题发表评论,援引了国际越野跑协会中国大陆组织机构代表苏子灵的言论,表示中国的越野赛事存在着一系列普遍问题,“其中包括了盲目去复制国外赛事的难度、忽视切实快速的救援应急体系,以及在布标和保险方面的操作存在‘落后思维’。”该报道认为,造成事故的另一原因则在于参与者的认知偏差,“中国跑圈里这几年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跑马拉松跑多了,就可以参加越野赛,但城市和大自然的跑步环境是天差地别的。越野绝对不是马拉松的归宿。”

央视网在评论此次事故时也表达了类似看法,“极限运动必须尊重科学”。这句话并不仅仅针对极限爱好者,告诫其“敬畏自然、尊重科学、珍重生命,充分认识到极限运动的风险”,也提醒相关赛事主办方,比赛应“由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不要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昨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了名为《生命的警示》的评论,要求“事件具体原因和相关责任必须彻查,给遇难者和公众一个交代”的同时,也对国内越野赛事的乱象进行了概括与梳理——“一些赛事往往只盯着经济效益,不愿意在服务和安全上多投入。有的承办企业根本不具备组织高风险体育赛事的资格和能力,只重视设置高额奖金等奖项吸引选手参赛,急功近利。一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指导与监督上不想管或不会管,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正如评论所言,21条生命的消逝是惨痛的代价,对于个体而言,再多的遗憾与追悔也无法让他们复生。而全社会当下需要做的唯有追问与反思,“为了今后更多人的安全,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发生,反思和追问是绝对必要的。”

来源:新华社

05-24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