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上海系统梳理乡村建筑元素

2019-03-29信息快讯网

首次!上海系统梳理乡村建筑元素-信息快讯网

上海不同地区的乡村建筑风格十分鲜明。图为宝山民居。

乡村振兴,改变往往从风貌开始。长期以来,村民们自建房风格迥异,整体风貌混杂,与江南水乡文化形象格格不入。如何让上海乡村还原本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前提在于溯源。上海市规划资源局日前会同相关委办局组织技术团队,对浦东、闵行等九个郊区范围内1000多处乡村建筑进行系统梳理,包括444处现存文物点,以及建成50年以上的572个传统民居类建筑,挖掘最原汁原味的上海乡村建筑元素。历时四个月调查、覆盖全上海乡野,调研成果《上海江南水乡传统建筑元素普查和提炼研究》近日汇编出炉。

“这是上海首次系统全面地针对郊区开展的文化脉络梳理和传统建筑元素特征解析。”市规划资源局村镇处负责人总结道。调研专家试图打破当下行政区划的藩篱,抽离与叠加上海传统民居背后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社会文化成因,提炼形成上海郊区四大建筑文化圈的认知框架——冈身松江文化圈、淞北平江文化圈、沿海新兴文化圈、沙岛文化圈。借助这份指南,乡村建设者希望能指引上海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回归本位。

各区传统民居“角色”各不同

有人说,上海乡村建筑千村一面,基于上海民居普遍具有的江南水乡特点,整体风貌统一,具有十二大元素特征——枕水而居、错落排列、院宅相生、紧凑实用、粉墙黛瓦、质朴天然、虚实有致、延绵缓起、穿斗抬梁、肥梁瘦柱、古韵仪门、雅致雕镂。

然而,上海乡村建筑又是千变万化的。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十分鲜明,连外行人都能看出差别。

崇明区民居周围必有一圈水沟,大户人家四沟环绕,而普通家庭仅挖一条东西向的沟。有了沟,便能灌溉田地、养殖鱼虾,还能排涝防灾、防火防盗,从此农耕生活水深流缓。崇明人家还延续着纺织土布的习俗,嘤嘤如歌的机杼声唱响了坚韧的劳动力量。织布机通常被放在灶间,为了方便搬进搬出,崇明民居采用“一窗一阘”形式——大门框一分为二,一半为门,另一半上方装窗,下方封闭。海岛风大雨疾,只开小窗采光就可安心织作。一旦要把织布机搬到室外,门、窗都可卸下。会过日子的崇明居民把质朴风格带到了民居建筑上,仅以白色或水泥砂浆墙面铺陈,筑脊形式也十分简单。

青浦区民宅可用“见天地、入水色”来概括。青浦古来因水路临近苏杭府镇,人口稠密,因而民居布局紧凑,百姓在有限空间中充分运用天井,横天井、方天井、蟹眼井、小后院见缝插针,营造一方宜人小天地,正所谓“见天地”的生活追求;“入水色”是指当地村镇肌理因水就势,建筑布局临水界面灵动错落,与湖光水色交融辉映。青浦居民毫不吝啬装点家宅,木雕、砖雕异常精美,门楼、墙头、仪门萦绕着能工巧匠篆刻的如意纹、花卉、仙鹤、凤凰,还有哺鸡脊、雌毛脊、分段脊等屋脊争奇斗艳。正脊两端翘起,在空中形成一道微笑曲线。

首次!上海系统梳理乡村建筑元素-信息快讯网

浦东民居

浦东、奉贤、闵行三区有大量绞圈房子,是比石库门建筑历史更悠久的上海本土民居,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居的产物。内院方方正正,活动空间很大,私密性强。

松江、金山两区民居则有不少四坡顶,屋面硕大,檐口较低,能防风排水,是比较朴实经济的建造方式;嘉定区民宅的天井一般尺度较小,在防御年降雨量800毫米的同时,可满足采光和日照,大宅设有花篮厅,柱首皆雕有花篮;宝山区民居受前店后坊工作生活模式的影响,形成墙门院落——两进一院落,或多个院落纵向叠加。

首度提出“四大文化圈”概念

“上海乡村建筑元素如此丰富!”不少参与调研的专家感叹。苏式民居之精美、绞圈房子之稀罕、海岛民居之实用……南北中西元素糅合交融,如同一部上海文化史。

是什么造就了上海郊区的建筑风格呢?首先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冈身是影响上海村落区域格局的主要成因,这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贝壳砂堤,比附近地面高出几米,走向略似弯弓,把上海乡村分成河口三角洲、东部滨海平原区、西部湖沼平原区。其次,水系变迁也改变着整个区域发展形态,最早吴淞江一家独大,尔后逐渐萎缩,黄浦江将之取代,进而带动浦东发展。另外,公元前5世纪,上海隶属吴越交界之地,至开埠之前,经历过17次大大小小的建置沿革,不同行政权属下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

调研专家把上述条件叠加,建立起基础的认知框架,即上海郊区传统民居建筑与四个建筑文化圈响答影随——

冈身松江文化圈,指松江、青浦、金山和闵行浦西,在建置上与松江府关系紧密,其地理环境、物产经济与太湖流域的水乡地区具有一定相似性,传统民居建筑处于过渡地带,富有苏浙融合的江南乡居风格。

淞北平江文化圈,以嘉定、宝山为主,地处吴淞江以北,历史上长期属于苏州平江管辖,仪门、轩廊、抬梁、穿斗还有内部装饰,符合苏州园林特色。

沿海新兴文化圈,包括浦东、奉贤及闵行,位于黄浦江以东、以南。因沿江靠海,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吸收了西方建造理念,因此,民居杂糅各地建筑元素,呈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

沙岛文化圈,以崇明为主,呈现典型的沙洲岛屿地貌。

记者手记

让乡村更乡村,未来大有可为

“上海乡村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在“知乎”上被浏览了144万次,生成了126个答案。在很多人心中,上海是高大上的超级城市。提问者的感慨代表了大多数:“听说上海也有农村,我感到不可思议!”

这些年,上海城区不断向周边扩张,郊区城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但乡村依旧大有可观: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乡村占了85%。

让乡村更乡村。上海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提炼乡村建筑、乡村文化的要素和符号,形成“1+9”大调研。“1”是归纳和概括上海与苏浙皖有别的特色;“9”是根植于上海九个涉农区,聚焦历史与文脉积淀。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土地支持政策,建设立足上海乡村实际、富有乡村风貌特色、承载江南文化内核的江南田园乡村,进一步探索“田沃宜耕,水清可濯,径通可至,林幽可隐,景美可赏,人居可适,民富可留,业优可达,乡风可咏”的江南田园乡村建设路径。

未来的上海乡村,不仅是重要的居住空间,还将是乡村振兴、打响“上海制造”和“上海文化”品牌以及吸引创新创业群体的澎湃引擎。

作者:本报记者 史博臻

编辑:周辰

来源: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优先保障“三农”资金 大力支持乡村建设——从一号文件看2019年财政支农新看点
韩国综艺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用综艺讲述中韩之间“特别的缘分”
草婴书房、夏衍旧居即将开放,老建筑背后藏着多少故事?
文汇早读 | 上海:垃圾分类尽显时尚范儿
聚焦智慧城市、人工智能,首届中国(上海)城市大脑技术国际研讨会将于月底举行
这位摘得白玉兰戏剧奖的“大胆妈妈”是谁?她背后的“俄罗斯人艺”又带好戏来上海了
上海今年已发生8起建筑施工死亡事故,重点区域、企业被住建委点名!
上海市交通委提醒:客车额度证明需在一年内办理机动车登记手续
这个老外留给上海的30幢经典老建筑,画出来是这个样
京剧院、越剧院、沪剧院、江苏的锡剧、安徽的黄梅戏……名家名曲送到朱泾镇的村里,“种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培育“五个百”的目标,金山乡村艺术节助推乡村振兴
长三角“田园五镇”组成一体化乡村振兴“试验田”,首批推进20个项目
考察21条道路、173座建筑、街拍4万张图片…原来外滩隐藏着“密码”
布达拉宫建筑设计图首次亮相
20万“小毛头”即将入园,上海首次启用适龄幼儿入园信息登记系统,4月15日开始登记
国家网信办组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试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上海首个5G智慧医疗联合创新中心落地
小小纪念品异军突起,成文创产业新增长点 | 文化视点
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工作座谈会:努力创作推出一批“扛鼎之作”彰显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质
绿地集团在上海的养老社区上线了,跟着老年看房团逛样板房是什么体验?
烟蒂、烟味、烟盒……上海“最严控烟令”两周年,酒店包房内吸烟现象仍反复
埃航失事客机初步调查结果出炉:飞行员曾启动自动预防失速系统
2020年我国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将达40万例,国产首个内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获批上市
扫墓踏青、观展客流叠加,徐泾东站客流迅速增加!上海举行轨交大客流疏散应急演练
上海一年少了近万根“头发”,今年继续“脱发”……
塔罗牌与象征建筑:作为“造塔人”的叶芝
中国馆:“会呼吸”的绿色建筑(北京世园会风采)
网红桃花墙刷爆朋友圈!这帮90后策划人来乡村“搞事情”
2049年的今天 我们的城市和乡村将变成什么样?
“曹园”内违法建筑已拆除完毕
四川彭州:湔江河畔花如海 生态乡村春意浓
长三角“田园五镇”探索乡村振兴“试验田”
把明朝王爷的名字放一起,发现了一张元素周期表,网友戏称朱元璋“化学教父”
海量医学影像实时传输,医生跨时空会诊!5G超声系统在市十医院率先投入使用
失联、沉底、爆炸……为造“蛟龙号”,他却在最危险时关掉生命支持系统
入职两年升任总布置主任设计师,他凭什么成为“蛟龙号”最年轻分系统负责人?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开工啦!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上海建工承建
中国建筑总裁王祥明辞职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