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讲好新时代中非合作故事 ——援非纪录片《医道无界》座谈会侧记

2018-08-31信息快讯网

       作为中宣部“纪录中国”项目,反映中国医疗援非的4集电视纪录片《医道无界》在中国首个医师节之际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该纪录片真实、全面、立体地反映了55年来中国医疗援助非洲取得的成就,讲述了中国医护人员面对疫情险情生死无惧、面对灾难困难义无反顾创造无数生命奇迹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中国“有情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8月29日,中宣部在京召开纪录片《医道无界》座谈会,该片主创团队、中国援非医疗队员代表、纪录片业界专家、有关纪录片制作机构负责人等汇聚一堂,总结创作经验,研究如何通过纪录片生动鲜活讲好中国故事。参会者认为,中非合作的精彩故事是《医道无界》成功的关键所在。优秀纪录片总是孕育于伟大实践,是展现中国国家形象的良好载体。

       在中国医护人员的守护中,他们重新有了生的希望

       摄制方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总监李欣雁介绍,《医道无界》摄制组历时1年时间,行程5万多公里,来往中国14个省区市、非洲9个国家,采访了包括中国资深外交家和现任驻非洲国家大使、援非医疗队员及其亲属、非洲国家领导人、非洲友人及普通患者等共计100多位人物,记录下许多珍贵瞬间。

       1963年4月,第一批援助阿尔及利亚的13名中国医疗队队员抵达阿西部城市塞伊达,拉开了中国援非医疗的序幕。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数以万计的援外医生,为超过两亿的外国患者解除病痛。

       “我要跟我父亲一样,为墓园打扫和种树,我会告诉周围的人这个中国医生的故事。”在埃塞俄比亚季马市郊外,一个称作“中国小镇”的社区里,当地老人若娥多·哈雷讲述道,她守护的是一位中国医生的墓园。

       1974年,中国首批援助埃塞俄比亚医疗队来到季马,心血管专家梅庚年担任医疗队的队长。梅庚年在当地考察时发生车祸,以身殉职。若娥多·哈雷过世的父亲泽乌迪是他的患者也是他的朋友。泽乌迪非常悲痛,真诚地提出要把梅医生的墓地设在自家院子里,并为他守墓。这一守就守了30年。在泽乌迪去世后,家里人按照他的遗嘱,把他葬在了梅医生的旁边,守墓的接力棒又传到了若娥多手中。泽乌迪老人一家两代人的义举,正是中非友好的真实写照。更加令人感佩的是,1998年,梅庚年的长子梅学谦也成为援助埃塞俄比亚医疗队的一员,来到父亲长眠的土地,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感谢你们的辛苦工作,谢谢中国”,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感染治愈者金对着镜头说。而同样被治愈的小患者小罗伯特则开心地跟医护人员一起跳起了舞。2014年初,埃博拉疫情突然暴发,西非两万多人感染病毒,死亡率超过60%。2015年1月14日,包括小罗伯特在内的3位埃博拉感染治愈者走出了隔离区病房。他们曾为失去了至亲而痛不欲生,他们曾以为不可能再活着离开那里。在中国医护人员的守护中,他们重新有了生的希望。

       当代“白求恩精神”对深化中非合作具有特殊意义

       50多年来,中国有51位医疗队员献出了生命,长眠在了非洲大地。《医道无界》中记录的这一个个援非医疗的故事正是半个世纪来中国医疗援助的缩影。

       在阿尔及利亚,国家战乱时,非洲当地人用身体为中国医生遮挡子弹;在加纳,中国医疗队协助当地医生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培养了一支“不走的中国医疗队”,成为西非地区最好的心外科中心;在印度洋岛国科摩罗,中国医疗队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工作,消灭了当地恶性传染病疟疾……目前该片在全国累计观众规模达8000多万人次,节目的全国到达率为6.49%。医师节当晚播出后,在全国专题类节目中收视排名第一。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说,《医道无界》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生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中国医疗队精神,体现了中非血浓于水的深厚友谊,反映了中国文化“为天地立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情怀,是外宣纪录片的成功典范。纪录片业界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聚智聚力打造外宣纪录片品牌。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认为,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及其故事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真实、生动、感人,有张力,有生命力,紧紧抓住了人类社会生命健康这个痛点。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运全表示,纪录片中选取的故事有温度、易共鸣、有细节、有深度,能够感染人打动人。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有力阐释了中国医疗援助非洲是雪中送炭、急人所急,是让当地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则是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当代的“白求恩精神”,对深化中非合作具有特殊意义。经过这些年的务实合作、真情付出,中国有更多丰富的实践和故事资源可供挖掘,这也是我们讲好中非合作故事的基础和底气。在中非合作迎来难得历史机遇期的当下,用纪录片等形式讲好新时代的中非合作故事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博物馆故事|海派旗袍“回家”——“衷藏雅尚·海上流晖”服饰展布展花絮
实力超颜值 这个美美的小姐姐破了世界纪录(图)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即将召开,会议怎么开?有哪些预期成果?
赵启正、贾树枚谈新闻传播艺术:好故事可以走遍世界
外交部就习近平主席主持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习近平主席将主持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聚焦金融贸易会展等领域深化经贸合作
中非关系,南南合作的样板
习近平讲故事: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从油画中读到一个个动人的中国故事
新华社评论员: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9秒92!亚运会男子百米苏炳添破纪录夺冠!
援非纪录片《医道无界》获好评:真情实感展现中国医者大爱无疆
塞拉利昂总统访问上海
习近平同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举行会谈
《孔雀东南飞》是 “自作孽”的故事吗?不,那是被外部世界撕裂的爱人们
《中非合作新时代》第四集《民心相亲》
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中非合作新天地(共商 共建 共享·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共筑中非命运共同体,开启团结合作新征程——写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之际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瞻:命运共同体惠及24亿人
鸦片罂粟基因密码破解!美国《科学》今发表西安交大叶凯团队国际合作成果
喜剧不易 | 独家视频揭秘《相声有新人》背后的故事
纪录片助力非遗传播
新华社推出中非合作主题纪录片《与非洲同行》
新华社大型纪录片《与非洲同行》(上)
【最美中非故事】南苏丹医院里的一张“中国医生”名片
外交习语|听!习近平讲非洲故事
新华社大型纪录片《与非洲同行》(下)
“非”比寻常的全方位中非关系!“非”你不可的海陆空央企交情! 原创: 国资小新 国资小新 今天 遥远古老的非洲大陆广袤而神秘 有一条50年前修建的1860.5公里的铁路 它被中非人民称之为“友谊之路”、“自由之路” 这就是坦赞铁路 今天的故事将从这条铁路说起—— 坦赞铁路 1967年的9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