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读史
葛剑雄在讲座现场。(上图供图)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读史依然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主要途径。而唯有深刻地了解过去,才能理性地认识今天,把握未来。”昨天,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携新书《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十九个片断》做客上海图书馆,为读者解开“如何读史”的密码。
缘何有重视历史的传统
根据甲骨文的卜辞判断,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已经有不同类型的“史”。从殷商至清朝,史官记载了历朝帝王及当时社会的境况,中国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传统。葛剑雄认为,中国古代之所以重视历史,盖因“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的观念使然。这赋予史官神圣的使命。葛剑雄说,这样的敬畏也导致了另一种后果——有些帝王害怕留下污名,想方设法篡改或伪造史官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三次要求看自己及其父唐高祖的实录,两次被婉拒,第三次他对监修国史的宰相房玄龄说:“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房延龄听罢只得将史书呈上。
我们要对历史有耐心
客观的局限也不容忽视。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缺乏原始记录作为根据,有的历史记载只是出于后人的综合甚至推测。《左传》中记载了刺客鉏麑被忠臣赵盾所感动,又不愿背弃晋灵公,撞树而死的故事。“当时没有录音机,也没有手机,史官怎么知道他临死之前是这么想的呢?有谁证明鉏麑一定是撞死的,可能原来有心脏病?”葛剑雄直言,历史记载,有些是没有办法证实或证伪的,哪怕是《左传》这样的严肃史书。他认为,所谓历史记录,是一种“对过去的事有意识的记录”。既然是过去的事,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达到纯粹的客观。
不过,葛剑雄依然坚持认为,历史并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记录的偏差,有人们无意间忽略的、记错的,也存在有意改变的。但就像追求真理一样,难道因为我们达不到真理就放弃对它的追求了?有的历史可以被改变一段时间,但我们要相信,客观真实是存在的。”葛剑雄以唐代的“玄武门之变”为例,从宋朝开始,就不时有人揭露原有史料中的矛盾之处,质疑唐朝的官方记载。经过一代又一代历史学家的研究推断,可以认为这是唐太宗蓄谋已久的一次政变。
“我们要对历史有耐心。”葛剑雄直言。
对于当下许多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基本还停留在中学教科书的水平,葛剑雄说,这促使他撰写出版普及性的历史读本《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十九个片断》。该书从春秋、两汉、三国、南北朝、唐、五代、宋、明、清等朝代选取了19个有代表性的、对当时及历史发生过巨大影响的事件,夹叙夹议,以点及面,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照相式的扫描。其中有对不太为人所注意的历史事件的挖掘,也有对今人错误认识的颠覆性纠正。“历史的‘有用’性或许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是直接表现出来的,但它所提供的视角在特定的情况下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许多宏大问题的研究,都脱离不了历史的范畴。”葛剑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