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乡村百姓礼堂、设计村落自然风貌,浦东这个镇邀来建筑大咖留住乡愁
让建筑大咖们来改造乡村的百姓礼堂,设计自然村落的风貌,留住乡愁——这样新鲜的尝试今天在浦东新区周浦镇启动试点,4名国内知名建筑师分别“认领”了4处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项目改造,提升乡村建筑的品质,满足村民不同的实际需求,焕发出乡村风貌的新活力。
留住乡愁,凸显乡村特有基因
上海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依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优势,以完善乡村规划体系为引领,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浦东新区坚持规划先行,全面推进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
目前,周浦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根据规划梳理、研究后,此次挑选了4处周浦镇乡村振兴示范点,包括界浜村百姓礼堂改造、界浜村自然村落风貌设计、棋杆村新村委会——老厂房改造、棋杆村“顾家宅”历史建筑保护性更新,邀请在乡村营造方面有经验的建筑师开展乡村振兴建筑设计。
乡村振兴要更多深入乡土社会的研究与专业引导。让乡村风貌凸显特有的基因,更好地适应当代乡村生活,建筑师介入的乡村建造示范是一种政府实现乡村营造专业引导的重要途径。
焕发活力,满足村民多样需求
周浦镇棋杆村的顾家老宅,是目前上海保留较为完好的绞圈房。老宅于1830年左右开建,历时十几年方告完工,共有28间,房屋占地两亩多。
“置身在上海的乡村里,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生活在继续,但原来江南民居的诗意建筑风格几乎都消失了,这确实令人非常痛心,”建筑师祝晓峰将担纲顾家老宅这一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更新,“通过设计改造,我们要完成老宅破损部分的保护性修缮,传承文化;同时也将探讨、研究植入新的功能,提高参观的观赏度和居住的舒适度,让老宅焕发出新的活力。”
“与城市相比,建筑师在乡村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目前,农村的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新的生活美学。”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雷将负责界浜村百姓礼堂改造,奉贤南宋村的抱团养老小住宅是他的代表性乡村实践作品。张雷告诉记者,现在的百姓礼堂由于是临时性建筑,已经无法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需求,改造后将变身成为一个公共型的社区客厅,“村里老百姓今后有事没事都会乐意走进来坐一坐,体验一下各种功能,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
建筑师张斌所在的致正建筑工作室是一个立足于上海的跨领域设计实践团队,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乡村建设、社区公建、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中。此次他选择了界浜村自然村落风貌设计的试点项目,“在乡村和社区公建领域,我更关注的是,在社会和技术转型中,乡村空间的变迁与重构。”
示范引领,激发乡村风貌更新
事实上,周浦镇此次结合村庄现状和村民需求,在建筑外观、内部功能、整体风貌等方面展开有益的探索创新,是希望为今后的乡村建筑设计树立标杆、指明方向。通过这次活动,为区域发展再做示范,为乡村发展提振助力。
祝晓峰表示,希望顾家老宅的改造不局限于自身,而是让更多人发现传统建筑风格的美,起到乡村建筑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乡村风貌的更新。
今后,周浦镇计划形成“四个一”的工作机制。一是“一村一大师”,聘任一批优秀建筑师、规划师指导服务周浦镇乡村建设;二是形成“一批乡村建设示范点”,三是组织一系列乡村振兴示范活动,包括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启动暨乡村建筑师聘任大会,乡村振兴示范点设计,乡村建设周浦论坛等,四是形成周浦镇乡村建设风貌导则,最终通过点穴启动,示范引领,整体推动周浦镇乡村空间品质提升。
作者:唐玮婕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