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湾城时代花园小区:“人海战术”+撤桶,让居民看到垃圾分类的决心
“生活垃圾分类没有捷径,艰辛是难免的。”这是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时代花园小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半年来,街道和居委干部、社区志愿者、物业和居民的普遍心声——从去年8月开始分类,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平均四次逐户登门向居民宣传分类知识和意义;今年3月开始,他们又将开始新一轮上门宣传;居民经历了开始分类和撤并垃圾桶的不适;共约200来名热心居民和党员,以“人海战术”长期驻守垃圾投放点引导、指导分类投放……
好在,困难面前,各方都下定决心坚持了下来。现在,时代花园小区居民百分百分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也不断提升;在二次分拣和两网融合网点的协助下,小区每日干垃圾缩减一半,减量效果明显;每日湿垃圾和可回收物量陡增,并保持稳定水平。3月开始,小区新一轮上门宣传指导即将开始,以切实提高居民源头分类质量和实效。
最难的是撤桶,居民曾有“无声的抗议”
时代花园小区是新江湾城街道第一个大型居住区,楼层低、面积大,有1683户居民,150个门栋。垃圾分类前,每两栋楼共用一套干湿垃圾桶,共有82个垃圾投放点。“那时干湿垃圾不太分的,分类桶就是摆设。”时代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丁蓓玲介绍,去年8月30日,小区开始撤并楼下垃圾桶,按照每200户一组干湿桶的配比,设了11个分类投放点。
撤桶前两个多月,时代花园小区已开始“大张旗鼓”招募分类宣传和指导志愿者,小区入口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垃圾分类知识和意义,楼道张贴分类告知书和分类知识,居委干部和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发分类资料并反复教授分类法,社区所有团队活动都在推广分类知识,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但桶一撤,立即触发了居民的敏感神经。
“夏天天热,垃圾量大,湿垃圾容易腐烂,有居民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扔垃圾。楼下桶没了,要走一段路就很不开心。”时代花园居委会卫生干部秦双红回忆,“有部分不适应的居民开始抱怨,但无声的抗议更多:直接把垃圾扔在原点位上。那段时间,小区一地狼藉。”社区10名保洁员也累坏了,除清理11组指定垃圾桶外,还要逐一清扫原来的80多个点位,工作量增加不少。“有的累到不相干了。”小区物业经理周斌说。
撤桶的同时,时代花园小区在每栋楼门口都配一名分类投放引导员,在11个指定投放点各安排一名分类指导员。这些志愿者都是居委干部和热心居民、楼组长、党员等。酷暑天里,他们一站就是一天,耐心指导;晚上,还要上门找不配合的居民沟通,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清洁工们也会现场教居民分类。“一个多月后,绝大多数居民都到投放点扔垃圾了,楼门口引导员陆续撤离,只剩下八个人巡查全小区,防止乱扔垃圾。再过了一个月,几乎再没随意丢垃圾的现象了,但投放点的志愿者保留至今,协助居民分类投放。”丁蓓玲说,“最难的撤桶过了,居民也看到了政府推进垃圾分类的决心。”
干垃圾减量一半,湿垃圾越来越干净
在时代花园100号楼门前的分类投放点,并排放着一个湿垃圾桶和两个干垃圾桶;后面竖着“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点”牌子,标出四类垃圾的品种及定时投放时间等信息。志愿者许静戴着手套,拿着长长的火钳,打开湿垃圾桶盖仔细分拣。记者看到,桶内都是菜皮、菜叶等厨房餐前垃圾,看不到常见的塑料袋等干垃圾。
“街道总结了志愿者五步工作法:一迎,见到居民扔垃圾,面带笑容迎上去;二接,主动接过垃圾;三看,打开垃圾袋看是否分类了干湿垃圾;四讲,跟居民宣讲垃圾分类;五分,如果居民没分好,现场帮忙分拣,分的动作要让居民看到,分后破袋投放。”许阿姨说,“刚开始确实分得不好,现在好多了,尽管还有不够规范的,现场指导一下也就会了。”
目前,小区居民先在家分好类,带到11个指定点分类投放,指导员协助分一道;物业人员把11个点位的垃圾驳运到垃圾厢房后,二次分拣员再把干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分拣出来,卖给小区的“爱回收”两网融合投放点;把湿垃圾中的干垃圾拣出来,提高湿垃圾纯度。
“时代花园小区分得非常仔细。以可回收物为例,只要能卖钱的,他们全都能挑出来,大幅减少了干垃圾总重。”一直负责推进垃圾分类的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康清德说,“全街道50个小区的大数据显示,一般一个三口之家一天会产生一斤湿垃圾,每200户每天会产生200-220斤湿垃圾,大约是240升大的一桶。这里约有1700户,一天最少有1700斤湿垃圾,240升的垃圾桶,每天必须有七八桶湿垃圾才符合要求。他们完全做到了,有时甚至更多,质量也很干净。”
周斌介绍,分类前,小区干湿垃圾混装,每天会有一压缩箱,大约五吨;现在,平均两天一压缩箱,相当于干垃圾减量一半,每天只有2.5吨。而垃圾厢房也一改过去的恶臭和蚊虫环境,更加整洁干净。
回收机24小时开放,按重积分
时代花园垃圾厢房旁,是小区的两网融合点,场地宽敞干净,包括一个6平方米的人工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站、一个24小时智能分类回收机和社区最常见的五种可回收物堆放棚。居民王阿姨拎着一袋玻璃瓶、塑料包装盒和果汁盒等低价值回收物和一捆纸板箱,看得出分类很仔细。她在智能回收机上输入自己手机号,按页面要求分批投放两大捆可回收物,机器称重后,自动给她积分。机器不区分物品种类,按重量计算,一公斤为一元钱,或者积100分,居民可通过微信提取现金,或用积分现场兑换生活用品。“以前,这些都丢掉的,现在下楼就能顺便拿来卖掉,很方便。分类、回收对大家和环境都有利,我们是支持的。”王阿姨说。
据负责回收点运营的“爱回收”两网融合事业负责人韩晓光介绍,智能回收机一天最多可收500多公斤各类可回收物,其中最多的是衣服、纸板箱和废玻璃三大类,废塑料和金属等都有,但不算多。“我们定期宣传两网融合,介绍生活垃圾四分类里可回收物包括哪些东西,通过多种形式把蓝桶搞活,让居民记住并喜欢。回收点就是配合垃圾分类设置的。”据他介绍,从去年8月至今,已有居民账户累积到200多元。
作者:李静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