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国宝借展东京引争议,祝君波:保护非拒绝交流!
左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海报,右为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来源:网络)
【导读】2019开年,收藏界最大的新闻是东京博物馆展出中日古代书画177余件,由此又因台北故宫博物院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借展,引出了一场是否该借的争论。一方面,日本人如此盛大地举办书画展,引来内地很多专业人士前往观看殊为难得,另一方面,故宫的国宝是否可提供给日本展出,引发网友争议。今分享上海文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祝君波(第32期讲堂嘉宾)就中日双方书法交流的认识。
日本人重视中国文物的保护、研究值得肯定
这次展览使我们又一次集中地看到这么多中国书法精品,应该说令我们感到震撼。日本人不是只狭隘地保护本国的文物,而是重视千年来异国的文物。从唐代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看,日本对中国的文化、文物、艺术极为尊重。我从1976年起从事中日文化交流,也多次访问日本艺术界和出版界,在日本参观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处,都可以看到他们对自己、也对他国文化的重视。这次展览从展品到陈展,都给我们很多启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随着国力的增强,社会的进步,保护文物的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从古代到近代看,教训极为深刻。以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为例,在隋朝隋煬帝时可以看到上千件,后大多沉入江里;在唐太宗手里也可以看到三四千件,大多毁于安史之乱;在宋徽宗时又集中了数千件,但又毁于靖康之战。至今可见王羲之摹本共几十件,其中被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的王羲之摹本,历经1000多年大多留存下来,让今人得以欣赏,不能不让人别有忧愁暗恨生哩!
上海文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祝君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集中收集了欧美的文物、艺术品
我在文化界工作多年,很少看到国内的美术馆、博物馆有比较重要的、成规模的国外艺术品、文物的收藏,大多只收藏中国艺术品,中国艺术品也主要以书画、瓷器、青铜和古玩为多。少数博物馆徒有其表,有堂皇的建筑,没有与之相称的藏品,而博物馆展品又比较雷同,几乎千篇一律。
我对日本有所了解,以博物馆收藏为论,他们不仅很好地保护了本国的文化,而且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很早以前,他们就注重收集中国的文物、文化和资料,向中国学习,要超越中国。所以日本的中国文物特别多,可以办高品质的中国书法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又集中收集了欧美的文物、艺术品。比如梵高、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印象画派、抽象画派在日币升值的时候,日本的公私藏家一批一批从欧美市场买回去。现在他们的博物馆、美术馆又不乏西方的精品力作。而中国人民币升值,经济大发展的时候,极少看到哪个机构或是个人去海外大批购藏欧美艺术品。而一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只狭隘地盯着本国的藏品,层次与境界是不高的,观众的视野也是无法提高的。
重视收藏他国的艺术品、文物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现在看来,人类文明的进步很主要的助力是跨国界交流、贸易。中国物产丰富,但很多农产品胡椒、番茄、土豆、红薯,都是从海外引进的。不是徐光启引进番薯并大量种植,中国如何能人口大发展。古人穿裙子,后来引进胡服改为裤子,还有胡琴之类。有次我住在医院,闲来无事,想想医院的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法,绝大部分也是引进海外的,不是现代医学医术的引进,我们怎么会有国民寿命提高呢?艺术是科学的先导,艺术创新引起了人们想像力的开发,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和手段,所以各国都很重视艺术文化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物的交流,诸如展览和出版。而各国重视收藏他国的艺术品、文物,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现在,我们很鼓励中国文化走出去,而在外国博物馆长期存在的中国文物,实际上已经走出去发挥影响力了。有的文物放在中国可能保存不下来,或者重复的太多,而在异国他乡,却发挥了作用,让他国国民对中华文物、文化有认识、有印象。
日本明仁天皇夫妇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参观“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来源:日本《每日新闻》)
不必担心文物出国的安全问题
这次东京书法展争议的一个焦点是:《祭侄文稿》从台北到东京展出,有安全问题。我认为,在航运、保险和科技手段日益先进的今天,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研究文物失窃的案件和损坏的案件,很大部分也不是发生在借展时。今天,一件名帖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即使飞机失事,人们也有办法把他安全精准地找回来。所以,担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没有这么可怕。
作者:祝君波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来源: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