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提供新方向,仁济医院许杰课题组《自然》子刊发文

2019-03-26信息快讯网

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提供新方向,仁济医院许杰课题组《自然》子刊发文-信息快讯网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所许杰课题组在《自然》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题为《抑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棕榈酰化促进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研究论文。

该论文报道了PD-L1的棕榈酰化修饰促进其表达的机制,通过设计的PD-PALM多肽降低了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量,并开发了可竞争抑制PD-L1棕榈酰化的靶向多肽分子,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该靶向多肽分子经优化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论文在线发表的同时,杂志配发了细胞生物领域资深专家Stephane Lefrancois教授的述评,详细解释了这项工作的科学发现以及意义,认为“利用多肽抑制剂来阻断PD-L1棕榈酰化提示了基于翻译后修饰的新的靶向方法。许杰课题组开发的这种细胞穿透多肽显著抑制了PD-L1,因而可能有潜力成为治疗分子”。

免疫检查点是分布于体内免疫系统中的抑制性信号通路,能调控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避免组织损伤并维持机体自身的耐受。肿瘤能利用免疫检查点通路的抑制作用,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特别是抑制T细胞的免疫应答,实现免疫逃逸。

因此,抑制免疫检查点可以激发免疫系统原有的抗肿瘤能力。靶向免疫检查点蛋白CTLA-4、 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

然而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仍存在总体效率不高、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以及可发生严重副作用等问题。

对PD-L1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改善肿瘤治疗的效果。

许杰课题组的研究对PD-L1的棕榈酰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功能和机制探究,揭示了PD-L1棕榈酰化影响其溶酶体降解的确切途径,设计了以棕榈酰化为靶点的多肽型PD-L1抑制剂,为棕榈酰化相关的机制与转化研究带来启示。

该论文通讯作者是许杰研究员,第一作者是姚晗博士,以及共同第一作者兰江博士研究生、李楚舒博士研究生和石虎兵教授,课题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作者:叶佳琪 袁蕙芸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肿瘤免疫疗法火热,中美专家提醒:CAR-T并非人人适用,副反应管理是重点
《自然》刊登南京大学戈惠明、谭仁祥和梁勇团队研究成果: 自然界中首例催化[6+4]环加成反应的酶
代表委员谈生态文明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西安交大团队发现中国人群特有的肿瘤克隆结构和演化模式
“机器人手术”10年:助医生开展高难度肿瘤切除术,国产机器人手术器械已在研
棉花糖机里纺出“PP棉”、“啪啪尺”变身鞋套机……童真课题里藏着孩子的原创力
从“独角戏”变成 “大合唱”看浙江省肿瘤医院如何唱好廉政“大戏”
上海交大医学院耶鲁大学联手建设免疫代谢研究院
上海“世界首创”新药获国际认可,适用于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治疗,包括抗PD-1单抗耐药患者
两天见效!美国首款治疗产后抑郁的药物问世,网友却这样表示……
新疆第三期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启动 二百多名患儿将接受免费治疗
中国学者研制出可用于癌症诊断治疗的磁性微游动机器人
陈寅担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
食材配料强强联手,四种汤帮你补点儿钙
中科院院士赫捷:每年新增恶性肿瘤病例390多万例,中国肿瘤防控刻不容缓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李进:把中国的临床研究推向世界
子宫内膜癌等同于失去生育机会?沪医院保育治疗妊娠率创“里程碑意义”新高
可爱“婴儿肚”实则藏险情,医生父母都没识别,肿瘤医生告诉你一个残酷真相
把光线调亮、步入大自然、出点汗……这些小诀窍可以让你提高智商,变得更聪明
“常见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工具”今上线,郑莹教授提醒:提高公众防癌健康意识
使用这种双光子光动力治疗技术,有效抑制了小鼠肺部肿瘤,未来或可走向临床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张锋教授课题组发现男性不育致病新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布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科技感十足的“塑料瓶”毛衣,变身时尚秀场的花园,原来时尚还能这样与自然共存
不仅能治黑色素瘤还能治肺癌!K药正式进入中国肺癌一线治疗
肝癌转移,“多武器”治疗方法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
亚马逊丛林的大雨中,鸟儿还会歌唱吗?上海自然博物馆推“观鸟季”,超多观鸟活动等你来体验
全球第五个“原发性免疫缺陷周”来临之际,关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让爱不再罕见,十大预警症状你有吗?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