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风”刮起来!这个小众的职业群体正把中国科研成果以中国方式送到世界眼前

2019-03-31信息快讯网

让“中国风”刮起来!这个小众的职业群体正把中国科研成果以中国方式送到世界眼前-信息快讯网

▲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登上国际顶尖期刊《细胞》的配图,该图用“太极”元素展示了不同配体对大麻素受体CB2和CB1阴阳平衡的调控关系。(此图由刘卓佳绘制)

以盘古开天辟地来表现生命伊始,借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造血干细胞受微环境诱导而迁移的过程,用唐三藏西天取经来借喻免疫细胞的漫漫“降妖”路……看到这些插画,是否有一种眼前一亮、灵光乍现的感觉?是的,严谨的科学发现与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文化典故,就这样实现了无缝对接。

让“中国风”刮起来!这个小众的职业群体正把中国科研成果以中国方式送到世界眼前-信息快讯网

▲ 《柳叶刀》:中西合璧。巧妙地将中式龙和英式龙衔接,绘制相应的病菌分布及表现体征。(此图源于网络)

近几年,这些精美的插画伴随着中国科学家的优秀成果,陆续登上《自然》《分子细胞》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封面。中国原创科研在世界舞台的频频亮相,带动了浓浓“中国风”在国际学术出版界的日渐流行——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约有15幅蕴含中国元素的插画出现在各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封面上。

这些用中国元素讲述科学故事的插画出自谁人之手?记者多方打探,如此大胆的创意有些属于科学家的业余创作,更多则是一个小众的职业群体——科学插画师们的神来之笔。

顶级科学期刊频频吹来“中国风”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王纲,是国内较早的尝试者之一。

2012年,还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的王纲就以一幅中国剪纸“双龙戏珠”的插画,来表现自己的最新成果:在双螺旋DNA围成的圆圈中,两条传统的中国龙身上分别写着“中介体”和“剪接体”,它们相互对视,共同把玩着中间这颗RNA之“珠”。只有经过“双龙”的雕琢,RNA才能完美行使自己的使命——如果“珠子”加工发生错误,可能导致发育异常、肿瘤等疾病。最终,这幅画被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分子细胞》选为封面发表。

让“中国风”刮起来!这个小众的职业群体正把中国科研成果以中国方式送到世界眼前-信息快讯网

▲《分子细胞》:双龙戏珠。两条中国龙指代两大蛋白复合物调控RNA(火珠)的可变剪接。(此图由赵佳峰于2012年设计并绘制)

论文能够被权威学术期刊选为封面文章,对科学家来说,既是一种来自学术共同体的肯定,更是一种荣誉——只有科研成果足够优秀,才有可能登上杂志封面。因此,接到杂志编辑要求自己准备封面插画的邀请时,几乎所有科学家都有热情与冲动,去创作一幅独具风格的插画。“如果能用自己的文化符号来展现,则更是一种自豪。”王纲说。

“中国的,就是世界的。”王纲说,这种创作的冲动体现的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情怀和自信。一般而言,期刊的封面插画由论文作者负责提供,因此作者在画面表现上有很大的话语权。所以,当封面插图由中国科学家来构思时,他们自然而然联想到的,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中国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

长期从事科学插画创作的插画师陈梦婕告诉记者,有些科研人员会特地要求她选用太极、水墨山水等中国元素绘制封面图,以作为一种文化标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典故,表现形式多样、遐想空间广阔,深得不少老外的喜爱。”王纲说。

不过,这些“中国风”插画能否最终荣登封面,还得由期刊编辑来最终拍板。每期杂志出版前,编辑会邀请几位论文“分量够足”的作者同时提供备选封面插画,最后从中挑选一幅用作封面,而对应的论文也就成为当期的封面论文。

尽管杂志编辑的个人偏好会决定一幅插画的最终命运,但论文作者都会尽力提供一幅既能表现成果学术价值,又具有足够艺术表现力的插画作品。

让“中国风”刮起来!这个小众的职业群体正把中国科研成果以中国方式送到世界眼前-信息快讯网

▲《自然》:青花瓷镶龙,龙绕神舟。聚焦中国科学专题,论中国科学的腾飞。(此图源于网络)

要创作这样一幅兼具科学与文化内涵的插画,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绘画功底。这不同于附于论文内的几张图表,它涉及创意诠释、美学设计,乃至文化意蕴的传递与表现,需要专业人士来操刀。

随着近些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的高品质论文越来越多,登上顶级杂志期刊封面的机会也日渐增加,插画创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科学插画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的存在,正逐渐受到关注。

胸无“科学墨水”,难绘科学插画

这几年,来找陈梦婕创作封面插画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她坦言自己有些应接不暇,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接手,因为国内懂科学的艺术家实在太少了!

与大多数插画师的接单方式相似,科学插画师也是按照“订单制”工作,即需求方提出需求、想法,甚至是初步的创意和构思,插画师则用图画的形式不断将之丰富、完整,并最终表现出来。但与其他类型的插画相比,从事科学插画创作,首先得理解科学家的想法和意图,这就要求插画师具有相当高的科学素养。

让“中国风”刮起来!这个小众的职业群体正把中国科研成果以中国方式送到世界眼前-信息快讯网

▲刊登于《自然医学》杂志的封面图。该图用写意抽象风格,构造出地图,肠道,菌落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其地域性的分布差异。(此图由史天星设计并绘制)

“比如,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细胞膜画成一个圆球,因为在微观视角下,细胞膜是磷脂双分子结构。”陈梦婕说,这只是最基本的常识,由于封面插画展现的都是科研人员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光是听懂就需要很长时间。

事实上,从事插画创作只是陈梦婕的业余爱好,她本人是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接受过八年的医科教育,并在临床工作多年,是医学、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即便如此,在为科研工作者绘制封面插图的过程中,她还是需要大量的沟通、理解和转码,创作一幅插画往往需要几百甚至上千条微信交流。正因如此,国内最早一批科学插画师大多从理工科、医科跨界而来,主要是一些既懂科技又擅长绘画的记者、医生或科研人员。

很多时候,科学所追求的简洁与严谨,会与艺术创作的发散思维相矛盾。插画师常常需要在科学内容难以发挥处尝试“不可为处有所为”,有时则要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反复权衡,把握好表达的分寸。

这或许是科学插画创作中最费斟酌的部分。

今年年初,职业科学插画师刘卓佳应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邀请,为他们即将刊登在《细胞》杂志上的论文创作封面用图及论文配图。

“研究组能提供给我的,只有两个蛋白质的带状结构。”刘卓佳说,从视觉上看,那就只是几条颜色各异的螺旋而已。在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之后,刘卓佳大胆采用了表现阴阳平衡的太极元素,来展示蛋白质受体间相互制衡的调控关系。这让科研人员非常喜欢,《细胞》杂志也一眼相中了这幅配图。

设计封面对插画师的考验更大。刘卓佳告诉记者,封面插画必须要能吸引眼球,让读者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设计之初,她从不同角度为蛋白质结构绘制草图,从几十种方案中找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一个。

接下来,刘卓佳要考虑如何用色才能使画面不单薄,同时又不过分艺术化。她坦言,“恰如其分”是科普插画创作过程中最具挑战的一环。“如果作品能够兼具艺术性和准确性,自然是最好的,但科学插画最看重的往往是准确性。”刘卓佳说,自己的创作总是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走钢丝”,看似简单的平衡过程,却最考验插画师的审美和科学判断力。

让“中国风”刮起来!这个小众的职业群体正把中国科研成果以中国方式送到世界眼前-信息快讯网

▲刘卓佳为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设计并绘制的封面插图。该成果于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登上国际顶尖期刊《细胞》,图片绘制了与小分子AM10257结合的大麻素受体CB2和CB1,及其外周免疫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艺术展现。不过该图未被《细胞》采纳。

为了呈现出理想中的艺术效果,刘卓佳先用动画软件画出了这两个蛋白质结构的三维版本,并在蛋白质中心的小分子上添加了发光效果,再配合大面积的颜色渲染来体现其美感,最后用飘逸而细腻的笔触绘出细胞轮廓,以此增强画面的灵动感。尽管付出了很多心血,但这幅封面图最终却遗憾地未被杂志选用。

纵观整个过程,没有多年的专业训练,插画师很难完成这一创作过程。科学插画师的准入门槛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故此,绝大多数科学插画师都接受过研究生及以上的高等教育。职业科学插画师刘卓佳曾先后在美国佐治亚大学和奥古斯塔大学学习科学插画和医学插画课程。据她介绍,目前整个美国可能只有五所高校设立了相关专业,“我们要接受很系统的专业训练:绘画技巧、制图软件等艺术课程是必修课,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等科学基础课程,甚至植物学、动物学、海洋生物学,也都属于必修科目。”

让“中国风”刮起来!这个小众的职业群体正把中国科研成果以中国方式送到世界眼前-信息快讯网

▲使用石墨和Photoshop软件绘画的犬前肢的肌肉组织和骨骼解剖结构。(刘卓佳绘制)

刘卓佳说,在专业课程之外,他们还必须进行大量实践。比如,为了给肾脏画解剖图,学校会安排他们去观摩猪肾的解剖;为了给昆虫画一幅“肖像”,他们得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昆虫腿部的各种细微结构……

在这种训练下培养出来的插画师,掌握的不只是绘画技能,更具备对科学之美的哲学感悟能力——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将融入了科学精神的艺术之美,通过作品表达出来。

如此专业的科学插画师,目前全球都很稀缺。据业界权威机构美国医学插画师协会统计,全球职业医学插画师仅有2000名左右。国内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几乎还是空白,无论是医学院还是美术类院校,都还没有开设相关专业。

出色的科学插画,一幅抵千金

迄今为止,科学插画师还是一个小众职业,但需要他们的地方却越来越多。除了科学家的封面插画,医学院学生、医生、教师乃至普通大众,都需要他们的创作。

这是为什么呢?陈梦婕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一次,她要为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病人问她“甲状腺在哪里?”陈梦婕想来想去,最后画了一幅草图解释给病人听。

“我总不能把血淋淋的手术照片给病人看吧?单纯讲解的话,病人也很难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画图或者借用3D模型。”陈梦婕说,为科学家创作封面插画只是科学插画师存在的意义之一,科普插画、医学插画、药品示意图等科普市场对科学插画的需求量更大。

让“中国风”刮起来!这个小众的职业群体正把中国科研成果以中国方式送到世界眼前-信息快讯网

▲此图介绍了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选自2017年上海科技馆推出的《人体透视系列丛书》,丛书一套六册。由上海科技馆提供内容提纲,由周舒扬、陈梦婕、胡盟皎、冯齐星等几位医学插画师扩展设计并完成绘图。

起初,陈梦婕也只是凭着自身的绘画功底,帮助科室手绘一些学术插图。渐渐地,她意识到,手绘在科学插图创作中是远远不够的。“立体呈现、艺术渲染等技巧需要运用各种制图软件。”她说,为了完成一幅科学插画,有时候需要使用四五种不同的绘图工具,这些都需要学习。

眼下,出色的医学插画在国内并不多见,甚至不少专业书籍的配图还不时出现专业性或常识性错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的科普市场值得深度开发。不过,摆在科学插画师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大家对科学插画的价值认知。

目前,专业科学插画师创作一幅精美科学插图的市场报价都在几千元以上,这让不少从事科普服务的出版机构为了控制成本而望而却步。

不过,陈梦婕相信,随着大众科学素养、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市场对高质量科普作品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为此,她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目实验室”,探索生物医学可视化的发展与创新。除了创作插画,他们还开设培训班,帮助美术专业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也教授医学或其他科学专业的学生如何使用各种制图工具。

刘卓佳现在则是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创新之美工作室视觉工程师。当学校需要为老师们的最新科研成果拍摄科普视频时,既懂艺术又了解科学的她,就成了制片人和科研人员之间沟通的“纽带”。同时,她也会参与科普视频插图、图表、动画等素材的创作。

“只有当具备了足够多的专业人才,我们才能让科普界重视我们的存在。”陈梦婕说,科学插画的需求其实很大,这是一片值得培育的蓝海。

让“中国风”刮起来!这个小众的职业群体正把中国科研成果以中国方式送到世界眼前-信息快讯网

▲Frizzled4蛋白质结构图。插画师特地为该蛋白画了一个眼球,以展示Frizzled4蛋白在视网膜血管再生等方面的功能。(此图由刘卓佳设计并绘制)



作者:见习记者金婉霞 首席记者许琦敏

图:如无特殊说明,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科研人员开发出“蚁群”微型机器人,可在狭长的毛细血管中穿行供药
日方无理喊停中国科考船,中方:继续科考任务
诺奖得主看中国:二三十年后的中国会很不一样
农业将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国际论道)
致敬!他是中国首批航天员,却无缘进入太空,至今仍活跃在航天领域
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员文章:准确把握新时代巡视工作责任使命
颜值高、潜力大,中国经济让世界充满期待
热搜第一!取消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等证明?网友点赞!
文化视点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新增内容将达20%,吸收学界研究成果充实出土文献资料
国台办谈韩国瑜大陆行:成果丰硕,两岸守望相助
上海理论界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成果研讨之二 | 深入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上海理论界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成果研讨之二 | 以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
五支非职业剧团相聚《暗恋桃花源》,他们是金融骨干、医生……但都有一个戏剧梦
透明离子导体软材料,让可折叠柔性触摸屏成为可能!西安交大发布两项创新型科技成果
特朗普又双叒提议削减科研经费,这次国会会同意吗?
日媒:美元轴心货币地位动摇,世界转向“多货币体制”
中国第一个留德女博士:再不改变分科制度的教学模式,30年后孩子们可能找不到工作
【中国梦·践行者】“水晶公主”谢芳丽:只手绽放最美人生
82架宽体机全部装备“空中WiFi”,居中国民航榜首……东航2018年营收1149亿元创新高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
别再劝人家喝热水了!CNN报道65℃以上热饮恐致癌,中国养生青年们崩溃了……
打破沉默也是一种力量,中国学者成果遭德国导师盗取,被踢出团队,直到记者找上门
上海一中院通报最新探索成果:归并“同类项”,让审判结果更稳定、一致
北京世园会:体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最新成果
新型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户有何不同
华师大团队首次绘制了中国大陆人群汞摄入暴露的健康风险地图,东南沿海竟是高危区?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职业玩家?对!我打游戏是国家认可的
致敬!这些科研工作者和学者捐出大量积蓄
无人机驾驶员、AI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员……13个新职业公布,对你家孩子选专业与就业影响太大了!
中国水墨画飞上《细胞》子刊封面,意指上海科研人员发现白血病细胞命运新规律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找到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的另一半拼图
超酷五星战舰!这种全新结构,是中国科学家发现并命名的!植物抗病奥秘揭开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