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强国安全观概览
安全观是一国制定实施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不仅关乎本国的安全,也影响着地区和国际安全。纵观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强国的安全观,主要体现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之中,了解他们的安全观念和战略构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国家所处的时代和国际背景。
二战后,美国启用“国家安全”这个概念,并逐渐成为其国防和外交政策的着力点。1947年,美国通过《国家安全法》,并据此设立白宫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局等中枢部门和情报机构,形成了国家安全政策决策机制,正式将国家安全作为国防和外交政策的指针。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和全球化加快,美国抓住机遇进行战略调整,构建起新的安全战略框架,即以维护霸权地位为宗旨,以军事为后盾,以外交为手段,借助强大经济实力,积极塑造符合美国利益和价值观的国际秩序。纵观冷战以来美国安全战略发展演变,尽管每个时期强调的重点不同,但以美国国土安全为底线,以美国至上主义为底色,谋求军事优势和世界霸权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执政以来更加强调“美国优先”。2017年年底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突出强调了“四个核心国家利益”,即保护美国人民和国土安全、促进美国繁荣、以力量求和平、提升美国影响力。
俄罗斯经历了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和苏联等不同历史时期,虽然各个时期社会背景不同,但“扩张”安全观却传承数百年。冷战结束后,苏联四分五裂,俄罗斯动荡不安。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就是综合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确保俄罗斯国家利益免遭威胁。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状况逐渐好转,并日渐形成新的国家安全观。这一国家安全观主要体现在《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及总统咨文等重要文件和政要讲话之中,它认为国家利益体系由个人、社会和国家根本利益构成,国家安全领域不仅包含主权、领土和军事安全,也包括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科技、信息和环境安全。《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继续将美国谋求军事霸权和北约东扩视为主要威胁,利用传统和非传统手段综合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重新恢复强国地位,是普京政府维护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优先目标。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素来敢于坚持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这不仅体现在冷战时期戴高乐总统强调的独立自主外交上,也反映于希拉克总统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反美立场。冷战结束后,法国深刻分析国际安全环境新变化,科学制定新的安全战略,大力推动国防现代化改革,陆续出台了《1994年国防白皮书》《1997-2002年军事规划法》《国内安全法》等纲领性文件,勾勒出战后至今法国安全观的大致轮廓,确定了新的安全战略思想——坚持独立自主的防务力量,强调核威慑与常规军事行动相结合,将法军打造成一支力量精干、装备精良,更加适应本土以外行动的新型职业军队。
日本在二战失败后曾一度处于被占领、无武装、主权不完整的状态,但其依靠美国支持和自身力量不断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后,再次成为军事和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综合安全保障战略”,扩大国际影响,发展军事力量,保持日美同盟。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国家安全政策动作接连不断,2003年6月批准从美国引进导弹防御系统计划,2010年对《防卫计划大纲》进行修订,2013年安倍政府改组建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机制,并设立国家安全保障局。这表明,日本以“综合安全观”为基础的国家安全构想正逐步确立。“综合安全”不仅包括军事安全,也包括政治、经济和防灾等领域。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将它推至欧洲政治前沿,肩负着处理好周边关系和抵御大国地缘战略的双重任务。因此,对德国历届统治者来说,保卫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在于突破地缘限制,防止同时遭受多面围攻。二战的惨败促使德国人深刻反省传统安全观的利弊。在这一基础上,德国社会普遍形成一种“克制文化”,在对外政策上采取克制态度,尤其是在军事安全领域进行自我约束。默克尔执政以来依照新的安全战略部署,将国家安全战略划分为国内、区域和全球层次,把军事防务、经济外交、同盟和国际合作作为实现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致力于构建有利于德国的欧洲安全机制,积极谋取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英国地处西欧边缘,英吉利海峡将其与欧洲大陆分开。这种与大陆“既近又远”的特殊地缘环境,使英国的安全观念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特征。历史上英国安全观的主要内容突出表现在追求海上霸权、谋求欧洲均势,以及有选择地参与地区和世界集体安全。冷战结束后,英国的安全观和安全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在“利益至上”原则下,面对变化的欧洲和世界,英国安全观和安全战略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强调维持英美特殊关系和寻求新的欧洲均势,强调任何欧洲防务合作行动,都不应离开北约、疏离美国另起炉灶;针对自身利益国际化、利益触角深远的实际,更加重视集体安全与多边安全。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