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为何屡屡遭遇火灾,其后续修复工作又将如何进行?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永康。
古建筑为什么缺少防火“利器”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在曹永康眼中,哥特式建筑有个软肋——天生怕火,一旦遇到火灾,它们就成了一个“装满空气的大盒子”。
有篇媒体的报道把此次巴黎圣母院火灾的场景描绘得十分贴切:教堂顶的上千根木材都被烧了,掉在下一层石头顶上,圣母院像个巨型烤箱,上面铺了一层炭。
“安全是古建筑管理中最重要的,大多数古建筑最怕遇到火,因为没有烟雾报警系统和喷淋系统,无法第一时间扑灭明火。”曹永康说。
那么,为何不为古建筑加装现代化的保护“利器”呢?曹永康解释,一个主要原因是古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如果喷淋了水,就算火被扑灭了,木结构也会遭到严重损害,意义不大;另一个原因是,喷淋的水管、烟感的布线与古建筑的历史风貌格格不入。
“你能想象在一个百年教堂或者寺庙的顶上看到一个白色的塑料管子连着一个一闪一闪的烟雾报警器吗?!”
据悉,上海约有不可移动文物3000多处,其中木结构建筑占40%,曹永康主持了其中不少建筑的修复工作。他说,目前古建筑的防火保护主要靠严格的管理。比如,明火不能进入修复施工现场,如必须进入,则要遵循十分复杂的施工流程。
“修旧如旧”是当前古建筑修复主流思想
目前,法国已宣布将重建巴黎圣母院。曹永康认为,此次修复不太会过多出现演绎成分,毕竟,“修旧如旧”是当前古建筑修复领域的主流思想。
不管法国人如何修复,和100多年前的那次修复相比,如今建筑学家能够用到的科技手段很多。曹永康举例说,仅测量这一块,以前都是由人拿着皮尺去测,而现在,无人机、激光、红外线都可以对建筑进行点对点地精准测量。
2015年,法国建筑学家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了激光扫描,其三维模型已经被存档,这项技术能够精准、快速地获取建筑的三维几何信息。这意味着,至少在外观上,修复的巴黎圣母院可以做到和大火前一模一样。曹永康还发现,有些网友建言,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工作可以与法国本土游戏公司育碧合作,理由是育碧的游戏《刺客信条大革命》中,曾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了完整复原。这款作品也被誉为巴黎的活地图。而在上海,梅兰芳故居修缮、泗泾民居测量等古建筑保护时,也已经用上了这一技术。
嘉宾:曹永康(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采访者:沈湫莎(本报记者)
编辑:周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