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孩子需要“慢成长”

2015-09-05信息快讯网

如何更好地与焦虑的家长沟通,老师们也在努力探索,力争用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化解他们心中的诸多疑虑。

“孩子本身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其实不必太焦虑。因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年后,孩子提前学或没有提前学的差距,就会慢慢缩小直至消失。”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班主任王烨说,在教学中,老师也会注意放慢进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在入学准备期,对于生字只要求在语言环境中认读,不要求写和默。在课堂上,老师会关注孩子当前的表现、学习态度和好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原来学了多少。

学生差异悬殊,学校如何进行零起点教学?老师们自有妙招,“每堂课我都会留出一段时间,在新授内容结束后,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孩子,我允许他们带来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而基础比较弱的孩子,我会继续巩固复习,发一些奖品鼓励他们。”武宁路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王丽萍说。

从孩子发育与成长的规律而言,有些概念和知识提前学无异于拔苗助长,而孩子需要的是“慢成长”。华东师大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龙年表示,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有个著名的守恒概念实验:拿容量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杯子中——一个是矮胖的杯子,一个是细长的杯子。4岁左右的孩子会回答细长杯子里的水更多,因为高度更高,因为他们还不具备体积守恒的概念。但随着年龄增大,儿童就会形成体积守恒概念。

有研究显示,在4-7岁期间,孩子对事物或事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仍以事物最显著的知觉特征为基础,而不是经过逻辑或推理的思维过程。皮亚杰的理论也为幼儿数学教育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儿童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教给儿童一些他们当时很难接受但日后能够发现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不仅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种数学经验有真正的理解。

在零起点、等第制的政策背景下,孩子到底应该准备什么,发展什么?“儿童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副组长夏雪梅博士表示,从幼儿期开始的大量追踪实证研究都表明,坚持、自我控制、计划性、好奇心等非认知技能,都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她建议家长完全可以让孩子独立写姓名贴、包书皮,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在培养孩子主动性方面,鼓励孩子多提问。

“独生子女第一次进入校园参与竞争,家长焦虑也很正常。但家长切忌把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华东师大心理认知与科学认知学院崔丽娟教授提醒,对于大多数普通资质的孩子而言,家长与其焦虑地“拔苗助长”,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挖掘孩子的专长,找到更适合他们的发展之路。

何谓零起点、等第制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是零起点、等第制这些举措的统称,是当前小学低年级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的等级指标。

所谓零起点教学,并不是指在白纸上起步,而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零起点其实是要求老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不要拔高,不要抢进度,不要赶速度。零起点教学旨在遏制部分学龄前儿童幼升小盲目“抢跑”风潮,纠正过早过多学习学科知识的“拔苗助长”现象。零起点并不是不让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而是指学龄前儿童没有必要提前进入以掌握教材知识点为目标的学习状态。相对知识技能而言,更重要的准备是在学龄前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等第制评价,是指用“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指标来评价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用等第制评价代替“百分制”的目的,在于淡化具体的分数差异,因为单纯地用分数区分学生层次,既不能反映孩子真实的能力水平差异,也不能真实反映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差异。过分强调的结果,只会令众多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唯分数是从”。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