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让特色街边店活成马路上“四射的光芒”

2019-04-24信息快讯网

文汇时评 | 让特色街边店活成马路上“四射的光芒”-信息快讯网

从远处望去,南京西路“星巴克全球最强门店”就像一只金色蛋糕,巨大的落地弧形玻璃外墙下,节假日甚至排出长队,一批批粉丝等待着推开圆形剧院式建筑的大门……这个上海咖啡地标的“烟火人气”,在消费升级的当下,对我们发展特色商业不无启示。

城市,顾名思义是“城”与“市”的组合,而“市”又有大商场、商业街以及小商铺之分。但是,传统商业在电商冲击及房租、人力成本节节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普遍经营受困,甚至难以为继。即便在上海,过去几年还是有一些在市民心中有记忆的老字号、特色店遗憾地退出市场或者缩减规模;在一些上海人心目中值得一逛的街道,几乎难以看到本土特色商业的身影,很多都被国际品牌和连锁店占据。

我们既要有购物中心可以去,也要有特色马路可以逛。这个问题既关乎城市发展,也关乎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相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出台政策,扶持特色商业的发展,发掘和激活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商业品牌,更好体现城市底蕴和独特气质。

笔者认为,造成城市特色商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本土规模较小的特色商业发展环境进入承压期。这里有市场本身的原因:比如电商、房租以及新业态的冲击。上海马路上的每一家实体店,大多经受过三波冲击:第一波冲击来自电商,潮店遭遇淘宝,餐厅遭遇“饿了么”;第二波冲击来自房租,街边店往往只有一间门面,很多压垮小店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房租;目前,第三波冲击已经到来:“爆米花”一样开业的购物中心。据悉,2019年上海将有30多家新购物中心开张。本土商业本身实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也较弱,一旦遇到环境变化,最容易受到冲击。

但无论怎样,本土商业的存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对历史文化和城市情怀的一种记录和传承,也是都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没有细节的城市,是无趣的;一个没有老马路的城市,是没有温度的。

那么,如何扶持城市特色商业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国外的做法,核心工作大抵离不开街边店的房租限制、街边流量管理以及城市文化保护。

首先,出台针对小店门面房出租指导办法。这点可以借鉴巴黎。在巴黎的冬天,房东是不可以驱赶租客的。早在1956年,法国政府就出台了“冬季禁止驱离”措施。为遏制不合理的租金上涨,法国政府在2014年实施《住房买卖与城建翻修规划法》,要求对租金进行规范监管,即租金限价。笔者个人建议,为了繁荣市场经济,国内各大城市的街道空置房是否可以试试无偿服务,激发城市人气。

其次,对于街边店的流量管理应当更加包容,通过制度创新让管理更具柔性,让城市管理在不失力度、不失准度中平添一缕温度。上海,这座包容了万国风情的城市,理应向市场释放更多温情与善意,着力优化街边小店的营商环境。

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保护文化资源的高度,来扶持本地特色商业延续和发展,拯救、保护、弘扬本地特色商业的无形资产,并通过新媒体等方式赋予其新的活力。我们需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统筹规划,保护本土特色店和特色商业街区,将两者的发展结合起来,重塑城市各具特色的商业文化面貌。

温暖的城市,可以走在马路上,用脚步去丈量。特色街边店五年才可以算活着,十年可以算活明白,二十年才可能活成一条马路上“四射的光芒”,百年才是见证伟大城市变迁的不老传说。


作者:胡卫(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