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老洋房石库门如何孕育更多海派小店

2019-04-24信息快讯网

梧桐树老洋房石库门如何孕育更多海派小店-信息快讯网

▲统计显示,分布在全市67条特色商业街区和64条“永不拓宽马路”上的小店有9400多家。特色小店体现着上海的城市记忆和人文情怀,上海商业在大规划中也要谋布“小景致”。

上海商业既要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也要鼓励发展后街经济——上海刚刚发布的《关于本市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中,首次从顶层设计对“上海小店”做了定位。

一篇刷遍朋友圈的《拯救上海小店》,让人们首次系统性审视大街小巷里一颗颗微观而充满情怀的商业“珍珠”。让“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让小而美的特色小店赋予这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更多温度,但与此同时,特色小店也面临着越来越“稀缺”的窘境。

梧桐树、老洋房、石库门……那些10年以上的小店缘何慢慢消失?政府对小店的扶持,如何解决小店的生存难题?

既盛产“网红”店,也是创业“竞技场”

无论漫步在静安区的“巨富长”街区(即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或是长宁区的愚园路、武夷路、新华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特色小店总是一道风景线。它们如同待字闺阁的少女,静坐于街边或弄堂内,是一座城市的风情。

市商务委商贸处处长孔福安介绍,上海的历史风貌保护区、特色商业街区、创业园区、景区内集聚着较多特色小店——统计显示,分布在全市67条特色商业街区和64条“永不拓宽马路”上的小店有9400多家。在各类上海特色小店中,餐饮类约占37%,零售类约占31%,居民服务类约占12%。

上海餐饮类特色小店,各类特色美食餐厅聚集,业态丰富、竞争激烈,以少油烟的轻餐饮为主,盛产“网红”店——从思南路阿娘面馆、肇周路耳光馄饨等老牌“网红”,到东湖路皮爷咖啡等新兴“网红”,都会吸引饕餮客近悦远来。

梧桐树老洋房石库门如何孕育更多海派小店-信息快讯网

▲愚园路上的小店

零售类上海特色小店,是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竞技场”,涌现出一批富有创意、承载文化、突出体验的海派特色小店。例如,长宁区“Uptown”“小路”等黑胶唱片店、“远见书屋”“正洋图书”等蕴含情怀的书店,受到文艺爱好者追捧;徐汇区衡山和集,汇聚书刊、家居用品、设计师作品,定期举办沙龙论坛,俨然成为街区“会客厅”。

大规划中精心谋布“小景致”

那些曾“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上海特色小店,为何常有“昙花一现”之忧?今年初,上海各区商务部门对正在经营的特色小店业主和部分已倒闭的小店经营者开展走访调研,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成本高企、市场竞争、政策变化等经营难题。

从各区商务委反映的情况看,经营成本高企、市场竞争压力加剧是主因:一方面,许多特色小店长期处在盈亏平衡点,由于租金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稍有经营波动就会导致亏损;另一方面,品牌店和连锁商业竞争激烈,电商平台和外卖服务快速发展,形成“两面夹击”态势,客观上也分流了街边特色小店的消费人群。

缺乏综合性制度安排,也使沪上知名特色小店的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程度挤压。一些特色小店存在证照不全、安全隐患等问题,相关部门和街道在加大市容整治和执法力度时,存在简单取缔的情况。

“上海商业正发生快速革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讨论的是连锁经营,‘十一五’时期侧重探讨品牌旗舰店,去年‘首店经济’成为上海商业新亮点,如今海派特色小店的创新发展也需要更新理念。”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特色小店体现着上海的城市记忆和人文情怀,上海商业在大规划中也要谋布“小景致”。

允许有条件的特色小店试点外摆位

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特色小店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据悉,上海将重点打造提升一批融合梧桐树、老洋房、石库门等海派生活场景、孕育并集聚特色小店的海派特色主题街区,支持一批有知名度、有鲜明海派特色、展现工匠精神、承载城市记忆和情怀的海派特色小店发展。

事实上,已有不少地方率先进行尝试——静安区发布《南京西路后街经济战略规划》,徐汇区制定《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沿街配套商业业态发展导则》等,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施方案》中就有不少大胆的突破,比如根据街区规划和功能定位,规范调整房屋使用性质;允许有条件的特色小店、酒吧街开展外摆位试点等。

浦东新区商务委商贸处处长周飞宝认为,发展特色小店应该多渠道、分阶段推进,集成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渠道;此前,世纪汇广场地下二层“1192弄”已试水了几家特色小店,如今经营情况良好,“这些年上海不少商业综合体纷纷谋求升级转型,在招商中将特色小店集纳在一起,也是很讨巧的方式。”


作者:本报记者 徐晶卉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