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邀请云南四县50多名贫困村“村官”走进知名高校学习脱贫相关知识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迎来一群特殊的学生——云南石屏、泸西、元阳、屏边4个县的50多名贫困村的村总支书记和主任。这是上海市徐汇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地区首批来沪学习的基层干部,是沪滇结对帮扶、精准扶贫的一项创举,邀请云南贫困村村一级干部来上海一流高校参加扶贫相关内容学习培训。
眼下的上海,暖风拂面,百花争艳。来自大山深处的学员们却无暇观游。脱贫致富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为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徐汇区和各方反复沟通,设置了“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学习日程紧锣密鼓,形式也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充沛。学员们始终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在知识的海洋里。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室里,黑板上方“终结贫困”四个大字格外醒目,50多位村干部学员聚精会神听讲,认真记笔记,间隙热烈交谈讨论。来自上海市委党校、复旦大学等处的多位知名专家结合红河州实际,就脱贫攻坚、休闲旅游、乡村振兴等课题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
徐汇区还组织学员实地考察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德清、义远等县。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示范基地、有序繁忙的有机农场、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小镇、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等都给来自大山深处的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多位参加培训的村干部表示,上海之行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和物质帮扶,更多的是激烈的观念冲击和开阔了的眼界见识。这些切身体会虽然难以量化,却如细雨润物,使脱贫思路更清晰,脱贫意志更坚定。
元阳县是徐汇区4个云南结对县中扶贫任务最重、脱贫难度最大的县。那里全县全是山地,多是绵延不绝的大山。几年前,在一些偏远村庄,很多村民还是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很多山村是出门靠走、人背马驮、喝牛蹄印水、蝇蚊肆虐的状况。首批学员中的邓美珍就来自那里。
“我们村干部以前只能在上级文件里领会精神,这是我第一次在一流高校接受培训。”邓美珍有些激动,“培训让我们这些没什么机会走出大山的人也有了机会见识上海的繁华,看到了现代化乡村。我们切身感受到东西部发展的巨大差异,求变、求强、求富、求发展的信念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强烈。”
同来上海学习的云南省泸西县村干部毕树芳也满是感慨,“几天的学习对我观念上的冲击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们深度贫困村的村干部更感到责任重大。我们是脱贫地基中的钢筋,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家乡早日脱贫。”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干部是基层工作的主心骨和支柱,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偏远山村的村干部奔波在扶贫第一线,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扶贫政策要贯彻实施,靠的就是村干部一条一条去落实、一家一家去传达。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将村一级干部纳入扶贫培训,利用上海丰富的高校资源将村干部培训制度化、常态化,这是上海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一大举措,也是徐汇区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一项创新,将扶贫培训范围扩至村级干部,重点推进村干部培训工作制度化,加固“扶贫地基的钢筋”。
此外,为帮助结对县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徐汇区还围绕“带人、带物、带产业,转观念、转村貌”的工作思路,组织相关街道、企业和村支书开展“百企结百村”走访座谈活动,围绕各村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困难和产业发展前景等问题,因村制宜,形成针对性帮扶方案,探讨打造“一村一品”特色。
近年来,徐汇区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扶贫积极性,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共同精准扶贫,陆续发起“沪企入滇、云品入沪”“万企帮万村”“买一斤米,添一块砖”等活动,区属大小企业热烈响应。本次培训前后,在徐汇区的上海麟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自筹100万开发了消费扶贫平台“月光宝货”,助力精准扶贫;上海垦荒人运营中心引入“石屏腐竹”作为特色产品在全国近300家连锁超市销售推广。据介绍,上海目前正在酝酿的援滇“百县百品”系列宣传活动,预计也将在徐汇区首发启航。
作者:李静 徐云红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顾一琼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