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童考进211医学院 新生最大年龄差16岁
宋宜达说,2015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特意避开了东三省,就是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自己的事儿自己做,爸妈也有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我就不添乱了。”宋宜达觉得,事事都由家长操办会丧失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对成长有害无益,大学四年,他最想做的事情是通过打工体验生活、接触社会,“有一天可以用自己挣的钱买东西,想想就开心。”
193人考上郑大,学校包车“接新生”
商丘市一高2015年有193人考到了郑州大学,商丘市一高校长陈云昌介绍,该校是郑州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考入郑州大学的学生数量连续7年位居榜首,“2015年,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超级待遇,郑州大学包了两辆车来学校接新生。”
“派车接新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他们没有车送,加上要带很多行李,大包小包的,很辛苦。另外,还能避免报到途中钱包、证件丢失。”郑州大学招办主任戴国立介绍,2015年学校的迎新工作前移,首次尝试前往生源地接新生。“学生一上车就直接到了大学校园,让新生和家长省力又省心。一站式服务,体现了郑州大学的人文关怀,也是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体现。”戴国立表示,为了进一步方便学生报到,将考虑2016年进一步扩大迎新的范围。
13岁“软妹子”考上郑大医学院
29日中午,日照当空,13岁的小颖(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基础医学院报到,齐耳短发、粉色连衣短裙的她看起来“软妹”十足,和同届的学生站在一起,身材略显瘦小。
信息登记、电子注册、校园卡办理等,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小颖很快完成了一系列入学手续,乘车前往宿舍楼。她一个人爬上床开始独自整理床铺,收拾东西像个“小大人”,手脚麻利。
“我已经住过7年宿舍。”小颖自信地说,她并不担心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上大学我要参与一些社团活动,体验新的生活,但是不会涉入太深,更多精力还是要放在学习上。”
小颖说,选择医学专业,是她和家人的共同决定,“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要读8年,毕业后是硕士,将来我还会攻读博士,继续深造。”
一年级、三年级在农村学习,六年级转学到漯河市,小颖2002年出生,4岁开启“学霸之路”,读小学只用了3年。
“她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到初中一直排班级前五名!”家人说,高中三年,虽然小颖的成绩不是数一数二,但从高一的快班到高二的宏志班,她一直不断进步。
小颖的父母都是农民,爸妈给予她很多自由,学习环境很宽松,“闲暇的时间我都用来看书学习。”假期里,她时常拿着哥哥用过的书和笔记本自学,尽管学的是理科,偶尔也会看看闲书满足自己的“文艺心”。
谈到学习窍门,小颖说自己从未参加过课外班,只是努力“吃透”老师的授课内容,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平常学习按照计划行事,做到计划“日日清”、“周周清”。
高中毕业10年,29岁的他成大一新生
做过酒店保安、干过富士康流水线工人、数控切割……1986年出生、高中毕业已10年的小王成为2015年郑大新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高中毕业那年考上了三本,没去上,直接去打工了。”小王说,18岁高中毕业的他先后在浙江、郑州、老家焦作待过,当时自己年轻,一心想去社会上闯荡,所以选择了打工。
“干了好多年数控切割,算是厂里的‘师傅’,带的有徒弟。”小王说,打工时白天工作,下班玩游戏,日子平淡无奇,看着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2年,他在报纸上看到26岁的林州女孩付慧珍,在辍学多年后考上大学的故事,从那时起便产生放弃打工生活,重考大学的念头。“一个女孩儿,结婚生子后还能考上大学,我想我也可以。”
小王开始利用下班时间从网上看视频学习,自学一年后再次参加高考,2014年高考,他超过三本线30分。
“我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小王向表妹借来复习资料,在家人的支持下,2014年,他再次踏入高中的大门进行复读,并且在2015年的高考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没有上大学,就没有学历,未来要好好抓住这个学习的机会,为自己的人生再战一次。”
小王选择了郑大软件工程专业,“姐夫在武汉就是做这行,收入可观,我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为将来找工作增加筹码,不再吃青春饭了”。
对于自己的年龄,小王有一些顾虑,担心同学们会因此疏远自己,“在高中复习时,告诉同学自己是92年的,班主任也保守了秘密,如今考上大学了,想继续把这个秘密保持下去,和同学们好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