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科学素质达标率28.8% 年龄越大达标率越低
安全意识、识别诈骗、辨别社会流言真伪的能力,是上海公民急待提高的科学生活素养。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和上海市科委联合发布2014年上海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测试结果。结果显示,上海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标率为28.8%。与2012年测评结果相比,提高2.2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本市2000名年龄介于18-69周岁的城乡居民,范围覆盖全市17个区县,兼顾城镇和农村地区,共涉及80个居村委会。您具有科学生活能力吗?科学劳动能力如何?乐于参与公共事务吗?是否具有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本次调查严格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接受调查的居村委、家庭和个人,分别以四类问题评估公民科学素质,受访者只有当四个方面的能力考察全部合格,才被视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即达标。
其中,"科学生活能力"合格率为69.5%;"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合格率为66.2%;"参与公共事务能力"合格率为59.5%;"科学劳动能力"合格率为47.7%,四种能力全部合格率为28.8%。
如何读懂数据背后的上海公民科学素养?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甘频指出,四种能力"考试"皆达标,才算具有合格的公民科学素养。"28.8%的'全科'通过率,较2012年调查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整体的'及格率'还不是很高"。细看四种能力的"单科成绩",便捷生活、安全生产和获取与辨别利用信息的能力,分别是最弱得分项。由此可见,安全意识、识别诈骗、辨别社会流言真伪的能力,是上海公民急待提高的科学生活素养。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公民科学素养,各不相同。上海女性越来越"讲科学",科学素养增长显著,达标率首次超过男性--女性调查对象达标率为29.8%,比男性高出2.5个百分点。文化程度的高低和公民科学素养成正比,若依据文化程度的高低排列受访者,其公民科学素养达标率也相应地由高到低。
出人意料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似乎越来越"不懂科学",其中,18-29岁年龄段的调查对象的达标率最高,达38%;而30-39岁和40-49岁的达标率分别为32.9%和28.2%,被访者的"四能力"达标率随着年龄趋于下降。
可喜的是,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受到绝大多数上海公民的欢迎--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很有必要"。上海公民对科学事业的期待值比较高,在各职业类型中,"科学家"赢得了最高的社会声望最高,远远超过其他职业类型;其次,"医生"(46.8%)和"教师"(33.5%)也被认为是声望较高的职业。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