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居民膳食能量和产能营养素摄入满足日常需求。
2012年-2014年,上海市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048.7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82.4克,脂肪摄入量为86.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41.0克,与2010年-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中大城市水平接近。
2. 膳食结构欠合理,蔬菜水果摄入量低于推荐水平。
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比较,本市居民畜禽肉摄入过多,谷类、薯类、蔬菜水果、乳类及大豆类摄入不足。膳食中脂肪的比例过多,平均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为38.0%,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
过去30年,蔬菜摄入量下降,水果摄入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近10年略有下降。
蔬菜摄入量为每人每天249.3克,水果摄入量为每人每天107.0克。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蔬菜300-500克每天及水果200-350克每天的标准。
3. 油盐摄入量下降,但仍超过推荐标准。
本市居民在家就餐油盐摄入量分别为36.4g、7.5g。过去10年,家庭就餐油盐摄入量分别下降21%、24%,比全国大城市平均水平分别少11%、16%。但仍高于推荐的每日油摄入不超过25克、盐不超过6克。
4. 营养素缺乏与过剩并存:钠摄入过多,钙、维生素A、B1、B2、C摄入不足。
本市居民每人每天平均钠摄入量为4927.2mg,高于推荐标准近1.5倍。钙摄入量为597.3mg,比推荐量低25%,86.8%的居民钙摄入不足。铁摄入量为24.6mg,超过推荐量105%。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摄入量为677.7μg,比推荐量低15%。维生素B1摄入量为0.9mg, 比推荐量低36%,维生素B2摄入量为21.1mg,比推荐量低21%。
此外还发现:
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城市中心、城郊结合和远郊三类地区的膳食营养存在差异。
季节因素可能影响人群膳食营养摄入。
营养改善建议
调整膳食结构,尤其注重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增加谷类、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摄入,做到粗细搭配,应注意增加全谷类和杂豆类食物。
减少畜禽肉摄入,可以选择水产品代替部分畜禽肉。
秋冬季节尤其应避免摄入过多畜禽肉,要多吃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烹调要以清淡为主。保证在一餐的食物中,蔬菜重量大约占1/2,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
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每日选择至少12种不同食物,每周至少25种食物,预防可能的营养缺乏或过剩引起的慢性疾病风险。
继续减少家庭烹调油盐的使用量、在外就餐选择低盐少油菜品,逐步达到推荐目标(每日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盐不超过6克)。
上海的传统饮食习惯以“浓油赤酱”闻名,酱油等含钠调味品的使用频繁,建议居民在烹饪时,不仅减少盐的使用量,也要减少酱油等含钠调味品的使用。如在外就餐或食用外卖食物,尽量选择低盐少油菜品。控制钠的总摄入量,降低因钠摄入过多而引起血压上升风险。
鼓励居民增加钙摄入,预防可能的钙缺乏。我国成年居民钙的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每天,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孕妇、乳母等人群钙需求量增高。乳类和大豆及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每日乳类摄入量推荐达到300克。
居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补充钙摄入,目前上海居民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不足推荐量的一半,推荐每天摄入25克大豆及其制品。
建议居民首选从日常膳食中获取营养素满足机体的需求,如因疾病等特殊情况,不能从日常膳食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素,再选择营养素补充剂。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乳糖不耐受是指有些人喝牛奶后出现腹胀)可以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承办,由上海市营养学会、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上海市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及上海市食疗研究会协办。
作者:唐闻佳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