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
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肌电图诊室里,一名钢琴家苦恼地对医生展示着他的手——由于肌张力障碍,他的中指在弹钢琴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翘起,无法下压,更不要提准确的弹奏琴键了。对于靠手吃饭的他来说,这样的疾病是对职业生涯毁灭性的打击。
他的救星,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国医生,正专注的制定着针对肌张力障碍的肉毒毒素治疗方案,对这名中国医生来说,这是要精确到一块肌肉内控制不同手指运动的一组肌束的精确制导计划:贴在一起的肌束,其负责的制动部件却完全不同,万一出错,那可就是目标手指没治好,旁边的手指反而瘫了。
其实这个时候,这名医生比患者还要紧张。
不仅是因为钢琴家的手有如外科医生一样,对其本人来说是融合了艺术与技艺的重要吃饭工具;更因为,在第一次尝试时,他把伸无名指的非目标肌束给打瘫了。幸亏,肉毒毒素治疗允许补救——误伤的手指功能会在药效退去之后恢复,就可以再次治疗。此时的这名中国医生,已经不再因为第一次的失误而纠结,在钢琴家患者和导师的鼓励下,他进行了第二次治疗。
这一次,皆大欢喜——他成功了。
这名治好德国钢琴家手指的中国医生,就是神经内科医生靳令经——一名手艺高超的医科“极客”。
事业起步于神经内科
靳令经17岁那年,从内蒙古乌海市考到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就读。他是那一届市里的理科状元。1997年本科毕业时,靳令经有幸成为那一届四名留校者之一,留在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现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被安排在神经内科。
“我入院后接手的第一个难治病例,其滞留在医院病房的时间比我的院龄都要长。尽管这个病人通过神经康复等多种手段病情有所缓解并最终出院,但类似窘境凸显的是神经疾病诊治无奈的现实。”这段经历对靳令经冲击很大,使其下定决心要多学一点能够解决困境的本领。
为了帮助患者残而不废,他自学了神经康复技术;为了掌握先进的神经影像技术,他考入本院医学影像科研究生(当时神经内科没有相应的硕士培养点),研究方向是缺血性脑中风早期的神经影像诊断技术。
2003年毕业后在面临做影像科医生还是做神经内科医生的选择时,靳令经还是选择了他慢慢有点感觉的神经内科。
回到神经内科那会儿,正逢院里把神经内科、外科、神经介入等院里相关的资源整合成脑血管中心,靳医生参与了该中心的筹建。此后由于操作和磨合上的一些问题,这个中心最终未能有效运转。
此时正好同济大学为筹建中德友好医院,需要一批年轻医生去德国培训,这样小靳就报名并最终获得公派德国留学,参加汉诺威医科大学为期两年的德国神经专科住院医师培训。
首获德国肉毒毒素行医资格
靳令经回忆说,在神经专科医生轮转培训那段时间,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跟德国医生一起实施肉毒毒素治疗:“一开始带我的老师不敢让我操作,我就在自己身上练习,导师看见我能够准确分辨出目标肌肉,终于同意让我参与。经过半年培训,我差不多已经掌握这种专病治疗的技能,后面轮转来的新手很多就交给我带教。由于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病例,在德国同行提醒下,我就去申请了这个行医资格。”
事后,靳令经知道当时德国也只有400多人拿到肉毒毒素治疗资格,在他之前还没有中国人去申请过,所以德国导师说靳是第一个拿到这个资格的中国人。
课题上,导师让这位中国医生参加的第一项研究是脑卒中后痉挛的肉毒毒素治疗。而他的博士课题是关于新型神经保护剂的筛查及机制研究。
德国接受培训的这段经历对靳令经的帮助和影响是巨大的。去德国之前,他也在尽力为改变现状而发奋,先后学习了神经康复技术、神经影像技术、神经介入技术,“直到我公派德国留学,有幸获得德国肉毒毒素行医资格后,才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靳令经是一个做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成什么的临床大夫、科研强者和管理能人
倾力提升医院的科研能力
2007年回国后,在院、科领导的支持下,靳令经着手启动肉毒毒素工作并在次年开出了这方面的专科门诊。2010年起,困顿多年的同济医院终出现转机,临床医疗、科研管理等开始呈良性运转的势头,开张一段时间的干细胞中心已初具规模。
靳令经带领自己的肉毒毒素应用研究小组在前些年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开发出了肉毒毒素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技术,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例幻肢痛患者的肉毒毒素治疗,以及第一例雷诺现象的肉毒毒素治疗。
2012年,医院领导找靳令经谈话,希望他担任院科研处处长一职。靳令经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不放弃自己的临床与科研。
自那以后,忙于临床、科研和管理之间角色的切换就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如何争取帮助每人确立一个合适的目标,又能够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是他一直在琢磨的事。
日后在一份小结中他这样描述他当时的构想:“针对临床和研究基础较好的团队,医院通过整体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教授团队进行深入合作,以打造顶尖研究成果;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团队,通过柔性引进同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PI,探索建立以目标病种为核心的多学科联合团队,以解决研究不成体系、实验空间及技术不足等瓶颈;针对青年人,我们设计了学思论坛系列活动,从选方向、报课题、写论文等方面开展培训,并通过甘泉新星、杰出青年计划资助优秀青年出国学习,建立阶梯式人才连续培养方案。”
“通常避之不及的毒素,我们视之为宝”
在实施肉毒毒素注射时,常常需要用到一种特制的肌电图导引针,患者每次需要花费350元另行购置。为帮助患者节约费用,降低单次治疗成本,靳令经设计发明了将普通注射针头用于肌电图导引的衔接器,并制作出系列转接装置以便用于其他肌电图仪器。目前这项装置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并已经在国内多家单位进行推广应用。
2010年获得的“启明星”计划资助,是靳令经拿到的第一个市级人才项目,这以后他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为了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学组的全国委员,获得了银蛇奖、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
靳令经说,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物质,一微克就能致命,对这种人们避之不及的毒素,我们却视之为宝贝。我们已经逐渐掌握用在什么部位、多少剂量能解决什么问题,目前我们已把它的应用从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又进一步尝试扩展到了抑郁症、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上,这方面的拓展真是大有文章可做。在我们眼里,这种技术就相当于外科医生手里的一把刀。
这就是靳令经,一个做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成什么的临床大夫、科研强者和管理能人。
名医简介:
靳令经: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医科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病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卫青联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基础研究及神经康复新技术研究,擅长复杂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的高选择性肉毒毒素治疗技术。
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等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1篇,其中SCI文章32篇;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新百人计划”;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十佳医生等荣誉。
作者:刘雅菡 江世亮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