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芭蕾创新活力
《长恨歌》演出剧照。(上海芭蕾舞团供图)
当地时间5月15日、5月16日晚,上海芭蕾舞团在莫斯科国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涅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成功连演两场现代芭蕾舞剧《长恨歌》。两场演出谢幕时,剧院内均爆发出长达六分多钟的持续掌声,喝彩声不断。“在舞台上能感受到,俄罗斯观众接住了演员抛出的每一个情绪点”,唐明皇的演绎者吴虎生说。通过芭蕾这门跨越语言的艺术,俄罗斯观众看懂了一个经典的中国故事,也看到了中国芭蕾的创新活力。
“你们的精彩演出获得了俄罗斯观众的认可,这非常了不起,在俄罗斯上演一场完整的原创中国芭蕾舞作品实属罕见,你们成功了。”演出结束后,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大使李辉对演员们说。
为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契诃夫国际戏剧节今年特地举办了“中国戏剧节——契诃夫戏剧节嘉宾”单元,上海芭蕾舞团应邀作为开幕嘉宾出演现代芭蕾舞剧《长恨歌》。
俄罗斯观众对《长恨歌》的热情从上座率便可一观:莫斯科国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涅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可容纳1100来位观众。两场演出开场前,演出票几乎都已全部售罄。首场演出时,莫斯科的大雨丝毫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剧院几乎满座,甚至有不少德国、奥地利和法国观众专程前来。在莫斯科的华人观众尤其兴奋,他们表示,已经十几年未有中国的芭蕾舞团到过莫斯科了,而且上芭此次带来的是现代芭蕾,讲述的是中国故事!“我们需要优秀作品,优秀艺术家,在国外看到我们自己的演出感触更深!”
俄罗斯观众的认可与《长恨歌》的“现代性”与“中国风格”密切相关。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介绍,契诃夫国际戏剧节艺术总监早在三年前就一眼相中了《长恨歌》。“与其他一些欧美芭蕾强国不同,俄罗斯注重古典芭蕾,近年,这里的现代芭蕾才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对具有当代视野与民族特色的新鲜血液,业界与市场都有强烈渴望。”
《长恨歌》的国际化主创班底为该剧预约了海外市场的热度:导演帕特里克·德·巴是德裔编导;舞美设计嘉雅·依布拉欣来自印尼;灯光设计詹姆斯·安劳德来自法国。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为讲述中国传统故事的《长恨歌》,挖掘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诗意与看点。
基于历史的真实人物之外,《长恨歌》中还塑造了一个虚拟角色——“月宫仙子”,一袭白色纱裙的她以现代感十足的舞步游离于故事之外,却是整场爱情悲剧的见证者以及舞台情绪的“传导器”。
导演帕特里克曾这样形容演员的布局:“月宫仙子在整个剧中像指挥,唐明皇的角色像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杨贵妃的角色有点像女高音,陈玄礼、高力士等组合成了一个小乐队,由月宫仙子来进行指挥。”从俄罗斯首演情况看,这样的设置获得了观众的认可。第一场演出中,一段宫廷群舞过后,观众席中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在谢幕中,月宫仙子收获响亮喝彩。可见,看惯了古典芭蕾的俄罗斯观众,对《长恨歌》中的现代性创意接受度很高。
演员的精彩演绎往往与创意的编排相辅相成。吴虎生说:“演员们的努力已经从最初做好动作,跟准节奏,内化到探讨角色的内心世界。”他告诉记者,《长恨歌》创排这几年来,演员们对于自己的角色,又有更深的认识。从展示技巧到呈现人物、讲述故事,这恰是《长恨歌》乃至现代芭蕾给予舞者的新课题。
作者:张祯希
编辑:苏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