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民族教育35载如一日
乐霆校长和学生亲切交谈。 兰海彬摄
■本报记者 钱钰
扎根于上海市唯一的一所民族中学35年,致力于摆脱“民族中学就是落后学校”的破帽子,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在民族教育园地卓有建树的特级校长,引领学校登上了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舞台,他就是回民中学校长乐霆。35年的教育生涯,17年的校长历程,乐霆始终坚守,为上海地区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奉献了青春、热血和智慧。
全校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第一人”
1998年,乐霆正式担任校长一职。当时,学校发展步履维艰:原来因为兼办“西藏班”而享有的一些特殊优惠政策不复存在;学校建设资金、招生状况面临困境,高中只剩下4个班;而学校的高考本科率只有个位数。
乐霆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他身先士卒,成为全校使用PPT等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人”。上世纪90年代初,校园里的电脑还属于“稀罕物”,而在乐霆的化学课上,元素周期表就不再以挂图形式出现,而是扫描到电脑中,让学生在玩元素填充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找到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堂活跃了,效率也提高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校又搭建了“智慧学习平台”。今年暑假,高一物理和数学科目的部分暑假作业也是在iPad上完成的,教师则在网上随时监控、批改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跟踪辅导。
而今,学校已形成初中16个班,高中18个班的办学规模,有20余个民族的1100余名学生在校就读。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和高考录取率高位稳定。2007年,回民中学被定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建民族文化苑坚守文化育人
除了促进学校迈入上海优质基础教育的先进行列外,民族性作为回民中学办学的根本,学校更应该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
“上海还没有一个专门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场馆。”乐霆大胆提出,要建设一个上海地区各民族学子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青少年民族文化博览馆。当时,教师不解:建设这类场馆,费力不讨好,对于教学质量提高没啥好处。不过,乐霆始终坚守民族文化育人,敦促学校民族教育科研室积累素材,等待时机。
经过10年的积累,在今年的70周年校庆日,民族文化苑将正式开馆。文字2000万、图片6000幅、媒体文件可播放500小时、民族专题网站2个,汇集成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苑。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展馆中的中国民族分布图、民族服饰试穿、学跳民族舞蹈、民族乐器试奏、民族文化大闯关等活动令人耳目一新。民族文化苑成了一项惠及上海各民族学子的校园文化新地标。
“我们要将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展现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与世界情怀。”乐霆说。
中学里走出世界台球冠军
除了努力夯实学校的发展基础外,乐霆还大力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身为上海市台球协会副会长,他开启了一段以台球为切入点的体教结合尝试。“台球作为一项国际流行的高雅室内体育运动,也是一项绅士运动,希望借此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各级各类青少年台球比赛中,回民中学共有学员22次夺得上海市冠军;14次夺得全国冠军;3次夺得亚洲冠军和世界冠军。
去年,2014年世界青少年美式台球锦标赛在回民中学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争取到该赛事的申办权。回中学子孔德京问鼎男子U17组新科世界冠军。与冠军一样极具意义的还有比赛本身,世界花式撞球运动联盟主席伊安·安德森称之为:创造了一所学校举办国际大赛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