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美化店招?上海首个街道发布的户外招牌导则出炉啦!
一家家店铺的招牌,虽然小,但是从一条街、一个商圈整体的视野看过去,还是影响着美观的。同时,招牌是否牢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每个顾客心系的问题。
有着4.04平方公里面积的徐家汇街道,作为商圈所在地,拥有各类户外招牌近3000个。近年来,街道工作人员一直思考着,如何改进店招,从而提升整个商圈的美学效果?
日前,解决方法出炉了——一套厚厚的《徐家汇街道户外招牌导则》手册于今天下午发布,手册总共有4本,其中三本是通过设计、管理、服务三个层面来整治店招。另一本是便携版的服务导则。
店招问题多样
这几年来,徐家汇街道的店招存在诸多隐患,其一是安全问题,招牌的安全性与招牌的设置时间直接相关。去年,台风频发,徐家汇街道根据全区统一部署对街道辖区内户外招牌的设立时间进行排摸,对于5年、10年、20年以上的店招进行了逐一细分。
其二是美观有待于提高。根据目前管理规定,新招牌的设立需到绿化市容部门进行审批。街道市容所反映,店招的美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明确指导“怎么改”。希望有个美学的设计引导标准可以参照。既便于管理部门审批时参照,也便于企业参考。
其三是街区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参与。户外招牌的设计有其技术规范和美学规律,但也应尊重商家的商业利益,可以让商家参与招牌设计的平台与机制。
如何去改店招
针对店招存在的这些问题,徐家汇街道将安全性作为店招设计与管理的第一原则,定了街道店招管理的14条负面清单,这些负面事项就是违背安全性或合法性的基本类别。除外,街道还进一步落实了街道市容部门与商家对招牌保养维护安检的责任,包括明确户外招牌满2年的,设置人应每年进行安全检测等等。
徐家汇街道对于店招的美观,有着自己的定义——首先要做到协调,要与区域的文态、业态、形态与生态等相协调,做到“四态合一”。曾经,天钥桥路南丹东路路口的某饭店,用红色和黄色作为招牌的底色,颇具城乡结合部的感觉,与徐汇区这一带的整体风貌不符。
徐家汇街道工作人员表示,文态是一个地区的基本气质,衡复与徐家汇的文化内涵不同,街区的气质肯定不同,两个地区的招牌美学也应该不同。餐饮店与书店的招牌特点肯定有些不同,宽道路与小马路的店招也应该是不同。
在设计导则中,徐家汇街道根据业态将分为历史风貌类、行政文化类、居住生活类、商业商务类、特色商业类这五个片区,再细化到道路形态,再细化的基础上从风格、式样、色彩等方面分类制定了精准化、精细化的招牌设计引导。
关于店招的治理,还需要有一定的包容精神。曾经,一家名为“丧茶”的店铺引起了街道工作人员的关注,该店找从字体美观、安全等方面均符合规范,但是“丧”这个字眼似乎不符合主流文化,徐家汇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管理者必须时时保持一颗敬畏心、谦和心去与我们的服务对象相处,要学会包容。
商家的参与重于导则本身
徐家汇户外招牌咨询委员会也于今天成立,该委员会有四项职责,一是纠纷调处,决定店招是否美观。二是公益设计服务。对于一些没有意愿或没有能力设计店招的,可以由这个委员会代为提供基本款的设计服务。三是跟踪指导,对整个街区招牌的管理与审美水平提出意见,供行政管理部门参考。四是推动参与。街区需要设计,但更需要参与。这个招牌导则发布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导则本身,而在于导则发布过程中的商家参与。
记者了解到,徐家汇街道在未来将进一步规范街区的招牌,在规范店招的设计方面,既需要兼顾商家的商业利益、街区的繁荣繁华,与市容的审美和市貌的品质,不能片面强调商家营销效果的功能主义,也不能过于强调街区外在设计的美学主义。同时,街道还将最大限度地听取、尊重商家的意见,推动商家与市民的参与,推动街道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构建行政管理、社会调节与商家共治的新时期街区治理新格局。
作者:顾一琼 汪荔诚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唐玮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