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参与是旅游节的生命之源
杨勇
核心观点
在节庆活动的举办过程中,“节”只是一个载体,“百姓参与”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百姓”一方面包括外来旅游者,另一方面是本地居民,只有让这些人能够便利地参与并融入节庆活动当中来,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使“节”成为他们的节日,才算得上一个成功的节庆活动
在众多的节庆活动中,狂欢节是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的节日。狂欢节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木神节、酒神节都可以说是其前身。现在,狂欢节逐步由带有宗教色彩的忏悔节、民间闹剧或上层社会的豪华假面舞会,演变成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生动、热闹的节庆活动,成为各地百姓抒发对幸福和自由生活向往的重要节日。
“节”只是载体,“百姓参与”才是最重要因素
虽然各国的狂欢节都颇具特色,但基本都是以纵情欢乐著称,宴会、舞会、游行等成为百姓狂欢的主要形式。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威尼斯狂欢节、巴西狂欢节和法国尼斯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称,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数百万人,其中尤以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带动了整个城市的欢腾,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点亮了人们平常的生活。威尼斯狂欢节又称威尼斯面具节,是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狂欢节之一。起源于11世纪,18世纪间蔚为风尚,工业革命后一度没落。近30年前,威尼斯的狂欢活动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得以重放光彩。尼斯狂欢节原本是异教徒的一项活动,逐渐变化成今天多彩绚丽、规模盛大的当地盛会。节日期间,花车大游行、化妆舞会、烛光晚会、音乐会等成为当地极为重要的旅游活动。
这些节庆活动存续百年,历史赋予了其内涵,百姓的参与、经典多元的内容成就了独特的风格,秉承百姓的需求通过专业性的管理铸就了其持续发展的主旋律。比如,在巴西的狂欢节中,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的狂欢节独具特色,由于巴伊亚人不愿将狂欢节市场化,这里的狂欢节保持了它的原汁原味,成为巴西传统和狂欢节精神最真实的体现。
当今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终极的追求目标。节庆活动只有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之下,才能获得内在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成功的节日。从世界上知名狂欢节的举办情况可以看出,参与性,尤其是百姓的参与,使其获得了内在的发展动力。在节庆活动的举办过程中,“节”只是一个载体,“百姓参与”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百姓”一方面包括外来旅游者,另一方面是本地居民,只有让这些人能够便利地参与并融入节庆活动当中来,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使“节”成为他们的节日,才算得上一个成功的节庆活动。
更多关注百姓需求,在交通、服务等方面做好保障
中国节庆活动虽然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办节模式,成为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展示举办地形象的重要助推器,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在我国的一些节庆活动中,重仪式、轻参与,重观赏、轻体验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很多节庆活动被烙上了“官”的色彩,烙上了政绩工程的影子。一个个仪式盛大开幕,一台台晚会隆重揭幕,百姓的进入门槛很高,即使进去了,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是个看客、陪客。这种“节”不是真正属于“百姓”的节,经历一届或两届,领导换了,节也就停办了。这种节,缺乏持续的原动力,没有发展的生命力。这也是我国众多节庆活动在国际上不能受到关注的关键原因之一。
上海旅游节于1990年创办于上海市黄浦区,原名“黄浦旅游节”,1996年正式更名为上海旅游节。连带今年已经连续举办26届,逐步由一个区县级的旅游节庆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在海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活动。1998年,经市政府协调,上海旅游节正式由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现上海市旅游局)主管、由其和市文广影视局、市商业委员会(现市商务委)三家单位联合主办,全市各区县联办。至此,上海旅游节从体制、形式上正式成为一项全市性的旅游节庆活动,开始走“大旅游、大市场、大格局”的发展模式。
不断强化百姓的参与性、体验性,赋予上海旅游节永久的生命力,应以“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定位,以“走进美好与欢乐”的生活型诉求为主题,更多关注百姓需求,在交通可达、服务配套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提高参与活动的舒适性。继续引入“竞争性”、“游戏性”等时尚性、生活性活动,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花车巡游暨评选大奖赛”、“摄影大赛”等,这类活动也是百姓最直接、最容易参与其中的活动。要继续策划惠民、利民产品。2011年以来,上海旅游节组织者陆续推出了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半价惠民和上海旅游美食节等活动,引发了百姓的参与大热潮。要坚持以“百姓”为本,剔除百姓参与性不强的活动。2012年上海旅游节的活动项目中的糖果文化节、亚洲邮轮大会、帆船嘉年华等活动缺乏参与性与互动性的设计,在2013年的上海旅游节的节目单中就已经销声匿迹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广大百姓的参与是上海旅游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源泉。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旅游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