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持久的爱和幸福感?心理学家开出了“爱行动指南”,儿童节从学会爱开始

2019-06-01信息快讯网

如何找到持久的爱和幸福感?心理学家开出了“爱行动指南”,儿童节从学会爱开始-信息快讯网

为什么曾经相爱的夫妻,也越来越找不到办法去感受彼此的爱?只能渐行渐远。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父母孩子,因为沟通的问题,内心多了很多隔阂,久久不能消除?

其实这一切,都是压力所致。而压力的解药,只能是感受到被爱,从而在感受爱的过程中,获得动力、能量和信心。

心理学家和情绪智力专家珍妮·西格尔博士,有四十多年的个人和家庭领域的治疗经验。她熟悉依恋、情绪智力、减压和人际关系等领域。她和自己的丈夫,建立过健康网站,教人赋予自己力量的方法,帮助过六千多万的读者。她的作品,更是被翻译成十三种语言出版发行。


《感受爱: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艺术》之所以被称之为“爱行动指南”,正是因为珍妮·西格尔博士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真实故事,并给我们提供建议和答案,帮助我们培养有意义的关系,找到持久的幸福感。

在珍妮·西格尔看来,能否幸福和我们能不能感受到自己被爱有很大的关联。在本书中,她提供了一些方法,帮助我们接纳和体验爱,极大地帮助我们改善心理健康、情绪状态、甚至是身体健康。

要感受到被爱,需要保持情感联结

对我们生活影响力比较大的两种重要情绪,是爱和恐惧。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我们连带着会感受到愤怒、会想要逃跑或者不知所措。当我们感受到自己被爱时,我们整个人更能觉得平静、专注和放松,甚至还可以让我们顶住压力,走出困境。

但是,大多数人感受不到自己被爱。

爱,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想要感觉到被爱,我们首先需要跟别人建立情感联结。

情感联结简单来说,就是要和他人发生联系。比如,我们在婴儿期,一旦饥饿,就会通过哭泣,来和身边的人建立起这种联结。

例如书里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叫莉比的女生,家人对她没什么兴趣,觉得她除了漂亮之外,毫无优点。很长一段时间,她都靠微笑和装害羞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

后来,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男子,她还是用同样的方式和男子相处。在他们结婚以后,莉比继续注重自己的外表,她觉得这个男子也只关心她的外在形象。结果,他们的婚姻以失败告终。

其实这对夫妻,都没有从对方身上,感受到他们所需要的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伤害。

莉比渴望感受到爱,但是她却不知道要如何做。她缺少的其实就是一种情感联结。

那么,我们要如何让人建立起情感联结呢?

一方面,是和他人建立起联结。

我们需要和他人愉快地交流,而不是只把时间花费在自己的身上。例如对于莉比而言,她过分注重自己的外貌,忘记应该要和自己的丈夫多聊一聊。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和自己建立起情感联结。合理地应对压力,不刻意回避自己的情绪。

因为在压力下,我们很容易就和自己的身体断开联结。如果我们继续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那我们就更难和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保持联结了。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接受自己的情绪。

其实,情绪对我们来说,并不总是坏的。比如,愤怒可以让我们免于生命的威胁,而悲伤可以让我们放慢自己的脚步,恐惧可以让我们保护自己。

只有我们建立了感情联结,我们才可以和自己所爱之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才可以和自我保持一种平衡的关系,进而在感受被爱的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考,适当行动。

如何找到持久的爱和幸福感?心理学家开出了“爱行动指南”,儿童节从学会爱开始-信息快讯网

跨越一些障碍,获得需要的爱

不是建立了情感联结,我们就能获得爱的。爱是需要争取的,而非自然就能生成。

所以,要想获得需要的爱,我们首先就需要跨越一些障碍。

这些障碍一共有三方面,一是药物的障碍,二是虚拟网络的障碍,三是自己想得太多的障碍。

那么,我们要如何跨越这些障碍呢?

首先,我们可能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让我们情绪变得迟钝的药物。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医疗工作者开始专注于利用药物来攻克抑郁症和其他的一些心理疾病。到了今天,很多研究表明,单靠药物其实已经很难克服常见的心理疾病。

作者珍妮·西格尔博士说,在我们服用药物的过程中,我们的情绪也会相应的减少。当我们情绪变得迟钝了,也就很难体会到愉悦方面的情绪了。

但是,要想感受到被爱,体验这些情绪必不可少。

因此,对于患有轻微抑郁症或中度抑郁症的人来说,可以选择用运动来替换药物。

其次,阻碍我们的还有虚拟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做过一项调查,那些拥有良好亲友关系、社会关系的人,即便是世界上很贫困的人,他们的健康和幸福水平,也比那些拥有很高财富水平和智力水平的人更高。

因为,他们在爱他人和感受到他人爱的同时,找到了情感上的满足感。

然而,我们现在很多人过于沉迷当代的技术,让我们和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少了。大家似乎更习惯隔着屏幕交流。

有这样一组案例,有一家人,爷爷奶奶离自己的孙子很远,他们每一周都靠着虚拟网络联络感情。但是,在爷爷奶奶对孙子的情感与日俱增时,他们的孙子却感受不到同等的爱,而是在连线接通时,情愿自己继续玩着游戏,从而闭口不言。

另一个家庭则完全相反,一个白头发的男人和婴儿车里的小孩子,面对面地坐着,两人彼此交流。尽管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他很会模仿对方的动作,甚至时而开心地大笑。结果,这一家人,都感受到了被爱。因为面对面地实体互动,让他们产生了满意的情感联结。

最后,我们要跨越想得太多的障碍。

当我们忙于做事和充当各种角色,忙着赚钱时,我们就会放弃生活中那些让我们看起来没那么让自己紧张和有压力的事物。我们想当然的以为,我们同时付出足够多,以及足够努力,我们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和谐。

但是,一旦想得太多,就在无形之中给了自己压力,也就很难快乐起来。

没有人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同时做好一切,我们不可能是成功职业女性的同时,也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如果是的话,那也一定是在做一件事时,思考着另一件事。

久而久之,看似拥有一切的我们,其实正在慢慢陷入一种不安的情绪中。如此一来,和身边人的相互吸引点会不知不觉的消失。当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极度缺乏安全感,甚至难以自立。

因为想得太多,想同时完成多种任务,殊不知却在无形之中导致了自己压力更大。进而在自己想要尽力休息时,思维并没有停下来。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明白,并非只有时时感受到快乐的人,才会获得快乐。

有些人,他们的一生,都没有做过让自己觉得开心的工作,但是仅靠着生活中其他让他们感觉良好的事,就可以获得让自己觉得被爱的人际关系。

管理当下的压力,让我们感受到被爱

当我们获得爱以后,应该要如何维系它呢?当压力缠身,我们还如何拥有力气去爱别人呢?

作者珍妮·西格尔说,适当的压力是没问题的。我们依旧可以保持精力充沛、警觉、专注、平静和放松的状态。

但要想感受到被爱,我们就需要管理自己当下的压力。

那么,我们要如何管理自己的压力,重新获得爱的能力呢?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运动、瑜伽这类放松方式降低压力水平。

在放松的状态下,我们可以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每天进行适当的放松练习,还可以根据压力制定行动计划。

另一方面,管理压力,我们还需要在恐惧时候,把持心智的觉知,这里主要靠冥想。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在孤儿院长大的女生,她因为从来没有访客,心里的负担很重。但因为她的聪明,凭借着奖学金进入了大学。然后结婚,又离婚。

在这段情感中,她太容易敏感、易怒。以至于丈夫再也没有耐心。没想到离婚的结局,让她心中的负担更重。

但是她没有因为恐惧,而拒绝反思。而是通过冥想,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重新面对生活,继续改进自己不好的地方。

结果是,她有了第二段幸福的婚姻,并有了四个孩子。

靠冥想,她多次在感受到担忧、害怕受威胁或者失去控制的时候,避免成为让自己讨厌的人。

而多次冥想练习,可以让练习者快速地找到自己面对威胁时的应对办法,然后把压力带回平衡状态,甚至是在压力状态下,也可以长时间地保持专注。

当我们学会识别和观察自己快要被压垮的消极感受时,我们也就获得了更强大的能力,自信地探索自己的人生。

我们常见的失眠,就是受到压力所致。但如果我们能花时间审视自己的难过情绪、情感,而不是等到晚上再去回想这些情绪,我们在审视的过程中,理解了情绪,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管理压力,其实是一个和自我对话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去感受,也可以让我们在感受的时候去思考,结果我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更智慧、更高产,更加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爱,也让他人感受到爱。

如何找到持久的爱和幸福感?心理学家开出了“爱行动指南”,儿童节从学会爱开始-信息快讯网

几个小窍门,为生活带来幸福感

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能力继续学习,不管是自己的思考方式,还是行为本身。但是,谁也不会拒绝,让自己更加幸福的小窍门。

作者珍妮·西格尔给了我们一套小窍门,让我们学会释放压力,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结,让我们在自己感到威胁时,可以成功解决问题。

首先,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评估。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让自己的脚步,走得更慢一些。在这个慢的过程中,然后注意到周围的环境变化。

当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来评价环境、压力水平以及自己和他人当下的情绪状态时,就能让自己更加稳步前行。

其次,是通过沟通和他人建立联结。

例如在我们解释自我的观点前,我们要仔细倾听并且理解问题对他人而言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清楚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之后,我们才能在阐述自己的问题时,与对方和自己问题建立联结。

沟通让我们建立起信任,让困惑更加明晰,这样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因为这种建立安全的沟通方式,可以让原本不同意你观点的人,感觉到了自己被理解和重视。

当我们慢下来以后,当我们能够用沟通建立起信任。

最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重塑了。

其实,对于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很难用一些简单的办法直接找到答案。大部分的解决方案,都需要经过调整后,才能够恰到好处的正确。而有些,则需要不断调整。

经过多次的调整,我们就可以让自己的观点,看起来更为明智、更富有创造力,甚至更灵活了。

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估,通过沟通和他人建立起联结,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重塑,我们就可以在紧张的的工作关系中,保持开放沟通;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不同需求而产生的冲突;也可以让那些原本紧张的关系,重新建立起新的联结。

甚至,还可以让那些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人,在他们记忆逐渐消失时,依旧保持着很亲密的关系。

失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当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爱,也能感受到自己被爱。

如何找到持久的爱和幸福感?心理学家开出了“爱行动指南”,儿童节从学会爱开始-信息快讯网

当我们获得了感受爱的能力,我们就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从来不缺少爱。想要获得这份能力,我们就要无时无刻地建立情感联结。

比如,隔一段时间,就和自己的家人坐在一起,面对面地交流。这时候,可以关掉电视,手机设置静音,放下工作。只把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心底的想法,告知对方,就可以了。

这样做,我们不仅可以成为被爱的那个人,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那一个。

美国作家艾·弗洛姆曾说过不同的爱,遵循不同原则。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我们都应该拥有成熟的爱,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双方都感受到,自己正在被爱着。

虽然,感受爱的这份能力,我们不是马上就会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平衡自己的压力,让压力处于健康的位置;和身边的人建立联结,捕捉他们的情绪;渐渐学会使用感受被爱指南。

那我们就会慢慢地在爱的怀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有人听我讲故事,结果你出现了,来得正及时。”

小王子的意思是:我需要你,不是因为你恰好在,而我也有故事要说。而是我在看到你的第一眼,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你了。

如何找到持久的爱和幸福感?心理学家开出了“爱行动指南”,儿童节从学会爱开始-信息快讯网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微信公众号“女主画报”

考试季临近,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化解考试焦虑
火星北极地底发现巨大冰层,能否找到“火星生命”就看它了
中方如何评论美驻华大使西藏之行?外交部回应
结婚用公证、办案用公证、赔偿用公证……从清末到1979年,中国公证如何走来,今天全国首部中国公证史著作在沪首发
网恋“女友”向他“借”了12万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等警察将人带到他面前时,他傻了“我的爱人怎么是个男人”
亚洲最破大学宿舍!男女共用厕所,还养鸡放羊,如何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父母深夜竟为这事吵,孩子高考魂不守舍!亚洲著名精神卫生中心高考心理提示,发人深思
女孩乘滴滴捡到钱包,火车站特警接力迅速找到失主
深夜偷了一家店找到1千元,不够用!他接着又偷一家店5千多,果然不够用,被警察逮到时身上只剩4千多……
英媒:单身女性是最幸福的群体
宋明时期繁华一时的“西仓”如何消失于上海?那些故事收录于2500万字的金山村志
原来中共“一大“会址是这样找到的
“票贩子”竟成“香馍馍”?骗子摸透“粉丝”心理,冒充票贩子兜售门票连骗30人!
张韶涵畅谈感情观:钱可以买到的东西那就不叫真的爱
“走心”关爱,“幸福金桥”让企业员工幸福指数飙升
2000年前就下落不明的《周训》在北大汉简里找到了?
陪伴孩子这道题,你会得几分?明天儿童节,别忘记给孩子最纯粹的爱
联合国专员:阿桑奇病情恶化,一直遭受英国当局的心理折磨
六一节,祝福每个大孩子、小孩子都能快乐!专家:心里住个宝宝,让你更幸福哟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身为一个妈妈,要牢记的四件事
每天到底走多少步能延年益寿?专家给出这样的答案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中国拥有53处世界遗产地,位居全球第二
终于知道为什么天天掉头发,90后竟也成脱发“主力人群”,且不分男女,如何拯救日渐稀疏的头发
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军史 | 抗美援朝壮烈一战:这支部队落在敌后,弹尽粮绝,要如何死里逃生?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如何谋篇布局?
周末时间 | 当你老了,如何养老?一起关注普惠养老城企联动
高等教育未来该如何创新发展?19位中外高校教育“大咖”这么说
做一个幸福的奋斗者,让青春之花为祖国绽放!沪60所高校2000余名学子今天同上一堂“毕业大课”!
五世格达活佛:雪域高原上的爱国英雄
【边疆党旗红】边境线“守”出来的幸福
两名女生和家长赌气,相约结伴从学校出走,警方从上海找到了江苏
暖心!90后高三心理老师拍摄创意视频送考:高考这头“小怪兽”,你们终将会把它打败!
新疆塔城:幸福列车通边城,一路山花一路歌
时常诈尸的老爸和一直焦虑的老妈。心理学教授告诉你,怎么办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