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佚文《祝第一届戏剧节》

2019-06-10信息快讯网

茅盾佚文《祝第一届戏剧节》-信息快讯网

▲茅盾

笔者最近在查阅《申报》香港版时,于1938年10月10日第四版见到了一篇署名茅盾的《祝第一届戏剧节》。经查,新旧两版的《茅盾全集》均未收录此篇,《茅盾年谱》等研究资料亦未见著录,当为一篇佚文。

依据文末落款,此文当写于1938年10月7日。首句中的“中华全国戏剧界抗×协会”即“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简称“剧协”),当时的报刊经常将一些涉及抗日的敏感字眼做类似的处理,以免遭日方查禁。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元旦在武汉成立,决定于每年的10月10日举行戏剧节。第一届戏剧节最初准备在汉口举办,但随着日军侵略的步步紧逼,武汉受到严重威胁,于是剧协随大量戏剧工作者迁往陪都重庆,首届戏剧节遂改在山城举办。戏剧节期间共有25个演出队走上街头乡镇,连续七天公演抗敌戏剧。压轴戏为曹禺、宋之的编剧的四幕剧《全民总动员》,阵容强大,轰动一时,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空前盛举”。1939年1月10日,剧协机关刊物《戏剧新闻》第8、9期合刊即为“第一届戏剧节”专辑,刊载了余上沅《第一届戏剧节》、老舍《照样儿办吧》、赵铭彝《纪念第一届戏剧节》等文章。

《祝第一届戏剧节》主要回顾、总结了抗战一年来戏剧运动的发展历程,包括“话剧本身的发展”和旧剧的改良工作两个方面,肯定了“八一三”以来全国戏剧运动取得的长足进步。作者针对一些文艺批评家对《放下你的鞭子》等为代表的街头话剧的批评和对“运用旧形式”的非笑,表达了反驳的意见,集中论述了戏剧领域“利用旧形式”的问题。此文既是“全国戏剧节”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茅盾抗战时期的戏剧观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茅盾佚文《祝第一届戏剧节》-信息快讯网

兹将原文抄录如下,[ ]内为校理文字: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协会规定了今年的“双十”是全国第一届戏剧节。在“双十”这天,全国各地的戏剧界要动员所有的力量,作大规模的公演,除话剧外,亦将演平剧及各地方剧。据闻汉口戏剧同人已经准备了一个“集体编导的最新型的伟大群众国防剧”,全剧有二十五幕之多,“每幕约演二十分钟”,剧名《一万个儿子》云云。

预料全国各地的戏剧界在此“第一届全国戏剧节”必将都有惊人的贡献,我预祝此第一届的全国戏剧节将为中国的抗战戏剧——尤其是此后的全国剧运,划一新纪元。

“八一三”以来,我们的戏剧运动是在飞跃地发展。在前线,在后方各大都市及农村,在士兵群中,难民收容所和伤兵医院,都有我们的戏剧工作者的踪迹。而作为“八一三”的直接产儿的,还有“长征”数千里的“孩子剧团”。

倘以全国范围的观众而言,当然是旧剧(平剧及各地方剧)所拥有的观众比话剧多;但是一年来的事实指出:在全国的抗战烽火中活跃,而且居于领导地位的,却是话剧,是多少年未[来]碰过无数次壁的人数不多的话剧运动者。

一年以来,我们的打先锋的话剧运动者,显然是朝两个目标,同时努力。这两个目标,一是求话剧本身的发展,扩大它的观众的圈子;又一便是改良旧剧,在“运用旧形式”的法则下,要把旧剧提高到适合于时代的需要,成为动员民众教育民众的工具。这两个目标,本来是戏剧运动者多年工作的对象,但在“八一三”以后,现实逼迫他们非赶快完成这任务不可,而且现实也提供了从来未有完成这任务的环境。

就目前的成绩而言,话剧的观众圈子已经扩大了不少;“八一三”以前,话剧在大都市如上海,已经吸引了大批小市民观众,“八一三”以后,由于“上海救亡演剧队”的“长征”,以及各地方剧团的“下乡”,各战地服务团的上了火线,在广大的国土上,万千从来不知话剧为何物的民众,都已有机会和话剧接触。同时,在“运用旧形式”的法则下,新编的旧剧在前方后方都在经常地演出,虽则因为旧剧演员尚未有计划地动员起来之故,这一运动还没大规模地展开,但它有光明的前途是不容怀疑的。

但是我们也常常听到相反的“批评”或意见。

有人说;“照你的看法,话剧的观众圈子是扩大了,这也许是事实,然而我们也得看看你们所争取来的这些新观众,赏识的是些什么?换句话说,你们是用了什么作品去争取这些新观众的?你们曾经在农村在工场在伤兵院,……一句话,在任何非知识分子的群众前,演过《放下你的鞭子》而且每次都得到很好的效果:这当然是事实,我不否认。然而问题就在这里,《放下你的鞭子》是我们所谓纯正的近代剧么?当然不是的。这个通体是杂耍味儿的《放下你的鞭子》根本就不是剧!因此,你们的观众虽就是扩大了,但你们的艺术是堕落了;你们得了观众,但你们失却了戏剧!而且,甚至像《放下你的鞭子》那样的杂耍。你们也不能多产,你们不时翻来而复去老是演出这一个么?”

抱着同样的“理论根据”,也有人在非笑“运用旧形式”;他们认为这是对于旧形式的“投降”,作着你[此字疑衍]如下的辩说:“旧剧的命根,本来就是它的形式;它的内容本只[此字疑衍]来就时时在新增,也就是变换。旧剧和新剧(话剧)在艺术上的根本对立,也只是在形式这一点。旧剧的多数剧本因为产生于封建时代,所以多为封建思想的,但是新剧的形式又何尝不可以装进封建思想的内容呢?所以这只是形式问题。观众也是只为形式而来,他们所欣赏的,只是锣鼓的热闹,西皮二黄的腔调,你们所拳拳致意的新内容,观众们还是不求甚解的。这还不是你们成了旧形式的俘虏了么?”

这种的嘲笑,最好让事实来回答,而且事实已经给予了回答。一年来的经验已经证明,只要是表现大众的思想情绪的,只要是根源于大众的生活的,三幕五幕的“近代剧”并不是非知识分子的群众所不能了解。它[他]们并不是只配欣赏《放下你的鞭子》。把大众看作“蠢如豕鹿”,只能欣赏《放下你的鞭子》,那是“高贵人们”的荒谬的错觉。也惟有高供在自己的“沙龙”里,不和民众接近的所谓“纯艺术家”,方有那样的高明的见解。而且《放下你的鞭子》这一类的街头话剧正像“活报”一样,是艺术武器之一种形式,有它特殊的作用。一个能够充分欣赏三幕五幕“近代剧”的观众对于《放下你的鞭子》也一样的欣赏,一样的受感动。所以,把街头剧看作低级的艺术,也是□[此处脱一字]误的见解。

同样的,运用旧形式也绝非简单的只以形式来吸引观众。也不是简单的为了迁就惯看旧形式的观众而取的应急的手段。在艺术形式上,旧剧有它存在的价值,不过需要扬弃——改良。所以运用旧形式的目的,一方是要给以新内容,同时也要在形式方面加进新成分去,——给以改良。如果现在也还有不动形式只变了内容的,那因为是改革的初期,难免有不一致的现象。但是在旧形式上给了改良的,不是也已经有了,而且成绩很好么?非笑新剧运动者运用旧形式就是“投降”的人们,根本他自己就是没有灵魂的旧形式的俘虏。他的牢不可破的锢蔽就是旧形式神圣不可侵犯,或是旧形式一成不变论的盲目信徒。但是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

一种艺术上的新运动它本身就是对于旧传说[统]的斗争。运动从开始到成功,决不是短时间所可能;而时间的久远至如何程度,——十年廿年乃至数十年呢,又要依主观力量与客观阻力的对比而定。中国的话剧运动与改旧剧的运动,差不多和革命运动同时发生,可是也和革命运动一样受过无数次的挫折,直到近年,才有突飞的进步。从这运动的历史发展而观,谁也不能怀疑于它的前途。只要环境稍稍有利,它的发展就会加倍迅速。而抗战就给它展开了一个空前的有利的环境。

现在还不过短短的一年,并且这有利的环境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物质上的困难,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这短短的一年中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预想在明年的第二届全国戏剧节时,将有更值得夸耀的成就。

七日



作者:金传胜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薛伟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