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

2019-06-20信息快讯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近百年文化建设的历程,在东西文明的强烈碰撞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开启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新篇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担负着更为艰巨的文化使命。

1、文化传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华儿女永远无法割舍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支撑。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不仅担负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任,而且承担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文化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庞杂思想体系和文化有机体,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如果将其简单化、抽象化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单纯个体,势必是片面的和形而上学的。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信息快讯网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图为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小学举办以“弘扬戏曲艺术 传承经典国粹”为主题的校园戏曲节活动。新华社发

过去,我们曾经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比如,因传统文化落后或腐朽的成分而全盘否定其价值,或因其进步或积极的一面而片面提升其地位等,这些都是我们要警惕的。新时代,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文化“狂热症”等思潮或倾向仍然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形式呈现。如何根据新的时代特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

关于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性吸收必须通过人们有目的的自由自觉活动方能完成。新时代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遵循文化自身发展逻辑,注重从历史和文化延续性的视角去把握和分析传统文化,不仅要理解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而且要认清其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同时还要面向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反对“文化霸权”“文化入侵”,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华文化。

2、文化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创新是文化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与动力。纵观人类文明史,无论东方或者西方,文化创新对于文化的历久弥新和繁荣昌盛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4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本质上看并不是回到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复古运动,而是一场彻底的文化再生和文化创新运动,极大地加速了西方文明进程;在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文化创新和思想解放始终是主旋律,大大推进了中华传统文化转型和现代化发展。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创新是国家和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突破,积极培育和催生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前,中国正沿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中国共产党肩负时代赋予的文化创新使命和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只有以创新者的姿态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砥砺前行,实现光荣梦想。

全面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中华文化历来注重“变”(创新)与“常”(继承)的辩证关系,孔子曾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正因为变中有常,常中有变,中华文化虽历经千险、几经变局,却依旧延续不绝、生生不息。

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决定了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方向与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它们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外来”与“本土”、决定与被决定、包含与被包含或者并列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文化内容、文化精神的契合与融通。

3、文明互鉴,推动建构世界新型文明秩序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便揭示和预测了世界历史和精神文化生产全球化的趋势,他们指出,“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不同形态文化间的冲突和融合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创造新型文明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新型全球文明秩序,受到了世界广大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认可。

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上,世界文明平等交流与互鉴互惠,便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反之则不然。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繁荣兴盛;但是十字军东征,却成了一部“被颠倒的欧亚血泪史”。文明或文化是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的,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因平等而交流,因交流而有价值,因有价值而互鉴,因互鉴而得以提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闭关锁国和盲目排外便是逆流而动,违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当然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也会迷失自我和失去方向。正确的态度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以开放的精神,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吸纳各民族之优长,采百家之智慧,一方面“引进来”,吸收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同时,我们要坚决反对和驳斥西方“文明冲突论”“文化霸权主义”等思潮,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以对话取代对抗、以交流取代排斥,消解冲突和促进融合,共同创造“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新型文明观和新型文明秩序。

这位年逾九旬的作曲家是烈士之子,上海解放时,他是别着小手枪、背着小提琴的文艺兵,他用54年完善了《红旗颂》
制造业➕IP内容➕服务业的文创商品新模式能带来什么?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文汇时评 | 高质量发展正唤醒中国经济的磅礴潜能
超然!中国空间站真的要来了,为祖国点赞!
女足世界杯 | 中国队1比0胜南非赢出线关键战,贾秀全称“战役才刚刚开始,还没到笑的时候”
“上海文化”金名片: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明开幕
上海国际电影节 | 打开重温新中国70年的光影隧道
丘成桐谈学风:学术不能搞“圈子文化”,要让年轻人敢于挑战学界老人的权威
新时代·铁路榜样丨姚军军:天下的路有多长,筑路人的故事就有多长
风雨过后 红旗挺立(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铭记红色路标,走好新的长征路
勇士的时代已成过去,猛龙距离建立王朝仍需时日
现实主义好剧绽放光彩、演技派深入人心大获全胜 ——“白玉兰绽放”彰显中国荧屏时代之美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守根求源”中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今年起上海将在“七一”前夕举办“初心论坛”,建设好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学习笔记】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公有云市场同比增长52.2%,第一梯队里究竟有谁?
比利时中国大闸蟹泛滥,政府考虑将其送回中国!网友:我们去吃也可以!
可能存在燃烧风险,苹果在中国召回6.3万台笔记本电脑
【中国梦·践行者】电力工人朱博:供电“外科医生”保万家灯火
林志玲否认改名“黑泽志玲”:名字承载了文化和大家给予的爱
突发!部分AP科目考试、ABRSM音乐考级在中国大陆暂停
读懂文化自信⑤:传承中华文脉
这个展览集结的近200件新中国主题美术作品,可谓值得正视和尊重的文化遗产
新华网评:在新时代书写中朝关系新篇章
不忘初心 答好新时代使命答卷
深化战略沟通,为新时代中朝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地评线】打开先进典型引领时代的全新方式
梦想照进现实——中柬文化合作项目让柬埔寨嘟嘟车司机走上演艺之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又一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文物“安家”上海,为丝路研究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