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新生态建设必须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并助力城市经济社会健康水平的提升。
创新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核心细胞是企业,其创新活力不仅是市场竞争状态的重要反映,也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体检”指标。无论硅谷还是128公路,无论深圳还是上海,企业创新活力都反映出城市创新生态的水平。特别要注意的是,创新生态服务于企业,不仅仅满足于企业销售过程的公平性竞争要求,还应该包括企业在资源获得过程中对市场竞争生态的信任,如资本市场、人才市场、知识市场等等给予的创新与发展空间应该是公平公正、积极健康的。
(3)创新生态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发展需求,其中,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
人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核心,也是创新活动的服务目标。所以,创新生态的一个重要测评指标是城市百姓的感受,这才是正真意义上的“提升城市能级,提振城市活力,造福于城市百姓”。百姓是否满意?人才的流动性是最显性的指标之一。这方面的状态可以通过城市人才资源“负债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并评判其背后的关键“基础设施”即城市创新生态的水平。我们应该经常自问:为什么有些城市吸引不了人才?为什么有些城市能够吸引人才,但留不住人才?城市活力涉及众多要素,比如人的成长环境、城市的多元化文明,以及“吃穿住行娱科教文卫体”的丰富多彩,尤其是“文卫体”往往在创新发展中容易被忽视,但这些都是提升城市能级、提振城市活力的关键要素,是城市的软实力。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文化的创新,将缺少了创新的灵魂。如果要比较两个城市的的创新活力,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比较一下这两个城市的人才资源流动性即可。如果讲的范围再大一些,比如长三角的创新发展,在这方面,美国东海岸波士华城市群和西海岸旧金山湾区城市群的创新生态建设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本文根据作者2019年6月5日在“2019年沪台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作者:尤建新
编辑:刘迪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