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独处没啥丢人的,女神赫本、阿西莫夫、莫奈都喜欢一个人待着

2019-06-26信息快讯网

爱独处没啥丢人的,女神赫本、阿西莫夫、莫奈都喜欢一个人待着-信息快讯网

独处的时间是一次邀请、一个机会,让你去做那些向往已久的事。你可以读书、打代码、绘画、冥想、练习一门语言,或者出去闲逛。

独身一人,你可以在路边装着旧书的箱子里一本一本慢慢挑选,不必担心耽误了同伴的时间,或者怕他们认为你心目中的“美好时光”实际很无聊。你不需要礼貌地与人交谈。你可以去公园。你可以去巴黎。

你并不是个例。如今,从北美到韩国,独自生活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据预测,从现在到2030年,单人家庭将是世界上所有家庭类型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更多的人在独自进餐,更多的人在独自旅行,而且增幅显著。

度假短租公司及高端旅游运营商等旅游业相关公司的报告都显示,单人旅行业务呈现双位数的增长。爱彼迎(Airbnb)平台上的单人旅客数量远超以往。“无畏旅行”的报告显示,目前每年有一半的客户,约7.5万人选择独自旅行,于是该公司推出了首款仅限单人旅客参加的线路。

这种惊人的增长并不仅仅是未婚人士造成的:“已婚已育”的单人旅客数量也在增多。根据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营销机构MMGY Global的调查,近一成有伴侣和孩子的美国旅客会选择独自出去度假。也就是说,独自旅行并非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退休人士的专利,无论年纪大小、生活状况(有伴侣、身为父母、想谈恋爱或是暂时不想的单身人士)如何,只要你想,就能做到。

不过,想要遁世隐居的人并不多。最近,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共享工作和生活空间就证明了这一点。但能够拥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仍然是非常令人向往的,无论是去欧洲度假五天,还是在后院待上五分钟。

爱独处没啥丢人的,女神赫本、阿西莫夫、莫奈都喜欢一个人待着-信息快讯网

在皮尤研究中心的调研中,大约85%的受访成年人(包括男性、女性)都表示,时常有一段完全独处的时间对于他们非常重要。市场调查公司欧睿国际通过研究发现,人们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还需要独处。

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甚至那些十分重视独处的人,往往都不愿意独自去做某些事情。他们害怕因为独处而错过有趣、充实,甚至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经历和新的人际关系。

《消费者研究期刊》上发表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如果无人陪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倾向于避免出现在公共场合,比如电影院或餐厅。与一场很棒的电影或艺术展可能带来的愉悦感和灵感相比,人们更在意独行会不会无聊,当然还有他人异样的眼光。

确实,大部分人都会避免独处,因为独处总是会和孤独或抑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弗洛伊德曾说过:“处于黑暗之中或独自一人是儿童最早感受到恐惧的两个情境。”在很多文字尚未出现的社会中,独处都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正如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那本关于幸福科学的书《心流》中所写:“只有女巫和萨满才会觉得独处令人愉快。”

因此,2014年《科学》期刊中一系列研究发现,很多参加实验的被试宁可选择接受电击,也不愿意独处15分钟来进行思考,或许也就不足为奇了。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科学家和哲学家就一直认为人类是社会动物,而且给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积极的社会关系对于我们的生存,对于人类共同创造的知识、进步和快乐,都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自我封闭的人则面临着更高的患病或认知衰退的风险,这项哈佛研究的负责人罗伯特·瓦尔丁格毫不避讳地表示:“孤独是杀手。”梭罗在树林深处的房子里摆了三把椅子,“独坐用一把,交友用两把,社交用三把。”就连“独行侠”的身边都有一个唐托。可见,关于孤独及其危害的探讨由来已久,且成果颇丰。

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尽管他人的陪伴是我们的基本需求,但并不是在生活中寻求满足感的唯一途径。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尝试退回到孤独的状态中,为了灵修、内省、激发创造力、焕发新生,以及寻找人生意义。奥黛丽·赫本选择回到她的公寓。“我必须经常独自待着,”1953年,她这样告诉《生活》杂志的记者,“如果从周六晚上到周一早上都能独自待在我的公寓里,我会非常开心。那是我给自己充电的方式。”

爱独处没啥丢人的,女神赫本、阿西莫夫、莫奈都喜欢一个人待着-信息快讯网

有些人则会采用更极端的方法。冒险家们独自乘船航行、乘机飞行、驾车旅行,走过千山万水,比如约书亚·史洛坎船长,还有安妮-弗朗斯·多特维尔,她是最早独自骑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之一。“从今往后,我的生活将属于我自己,以我自己的方式度过。”在1973年独自骑行了12500英里后,她如是说。

几十年以来,学者们坚持认为独处的好处值得深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儿科医生、精神分析专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心理医生安东尼·斯托尔,再到如今主导众多科研项目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均表明,短暂的独处有益身心健康。

在一段免受他人影响的时间中,我们可以去探索和发现自己。法学学者、隐私权专家艾伦·韦斯廷解释说,私下里,我们能够深入、独立地思考。我们会拥有解决问题、进行实验和想象的空间,精神高度集中,仿佛火焰般噼啪作响,头脑像在海滩淘沙一样细细搜寻,像捡起一个贝壳一样获得灵感,检查一番后放进衣袋,或者把它扔掉,再捡起另一个。

从柴可夫斯基到巴拉克·奥巴马,从德拉克鲁瓦、马歇·马叟到克里茜·海德、爱丽丝·沃克,众多思想家、艺术家、创新者都表达了对于独处的需求。这是罗丹和艾米·舒默的相似之处,是米开朗基罗与葛蕾丝·琼斯的共同需求。有些哲学家和科学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独处中度过的,比如笛卡尔、尼采,还有获得诺贝尔奖的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她84岁前一直坚持不用电话。莎士比亚、狄金森、华顿、雨果、赫胥黎等无数的作家都曾挖掘过孤独这个主题。交响乐、歌曲、诗歌、戏剧、绘画和摄影作品都是在独处时被创作出来的。

对于创意型的人来说,“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时刻就是获得新领悟、发现新事物的那些瞬间。而它们即便不总是,也多半是在独处时发生的。”斯托尔在他的开创性著作《孤独:回归自我》中这样写道。虽然他人能够成为我们的幸福源泉,但有时,他们也让人分神,还可能会妨碍创作的进程。“因为创作令人尴尬,”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说,“你的每一个好点子,背后都有成百上千个蠢主意,你自然会不愿意把它们展示出来。”莫奈曾在一场巴黎画展开幕前把他的画通通划坏,声称那些帆布不配世代流传。罗伯特·劳森伯格也曾把他早期的一些作品扔到阿尔诺河里。

爱独处没啥丢人的,女神赫本、阿西莫夫、莫奈都喜欢一个人待着-信息快讯网

《精致的独处》

斯蒂芬妮·罗森布鲁姆 著

杜菁菁 译

未读·文艺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然而,正如独处对于创作(可能还有后续的毁坏)很重要,它对于心理健康的恢复也同样重要。一些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仅仅15分钟没有电子设备和社交互动的独处,都能舒缓我们的情绪(无论积极还是消极),减轻愤怒和焦虑,让我们变得更加随和。

阮翠薇博士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通报》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利用独处来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激动过后安静下来,愤怒过后冷静下来,或者随时感到心情安定而平和。”

独处时我们会进入“省电模式”。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将这种状态形容为 “处于后台”,在此状态下,我们可以摘掉在公众场合戴着的面具,做回自己,自我反省,自我评估,认真考虑我们的行为,以及进行韦斯廷所说的“道德清查”。我们还可以清点在一天之内累积获得的全部信息,管理我们的“想法,思考过去的行为和未来的计划,为未来可能遇到的人和事做准备”。

(摘编自《精致的独处》一书)

作者:斯蒂芬妮·罗森布鲁姆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
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为什么要以50门榴弹炮、12门喀秋莎火箭炮这样朝鲜战争中空前的强大火力攻击一个小阵地?
陆家嘴金融城:为下一个金融增长点蓄势发力
【“文脉颂中华·名家@传承”网络主题传播】夏菊花: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精气神
尽管被“台独”围剿,黄智贤继续发声:台湾不是一个“国家”
迷人的曹操 | 闫红
DNA证明:日本人是原住民绳文人和朝鲜半岛弥生人的数次混血而来
98.1%!今年第一个“市区联手、政企合作”旧改项目二轮征询生效
你知道我国56个民族中最后“定族”的是哪一个吗?他们已经“整族脱贫”啦!
睡午觉是人的本能需求,但午睡中竟隐藏四大健康风险,专家为你解锁正确睡姿
《红色娘子军》将上演,“芭蕾在中国”主题展抢“鲜”亮相,到剧院看展成了新时尚
比起男人,女性更能忍受无聊?几代哲学家为要不要闲散吵翻天
一个布袋、一根竹竿,同济大学教授杨贵庆七年间沪浙两头跑,留住青山也留住乡愁
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
他们竟然打造了一个“恒生指数”来牟利,警方出手抓了78人……
是枝裕和:下一部影片我想讲述一个与“父性”有关的故事
别再“假装防癌”,为什么癌症发现总是晚期,中国人的体检都白做了吗?
突然发烧,心脏已被浸泡在脓液里,他在ICU住了一个多月死里逃生,起因是一顿饭
专家解读改造名人故居原则,要让参观者能感受到名人的特征烙印
文汇早读 | 一个留学的故事,怎么就讲不好?
人民日报集中批驳这三种奇谈怪论,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
G20峰会上,这两人的会晤现场,记者直播声音盖过了主角的谈话声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