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亮:杜威曾提供蓝本,国之兴离不开职业教育

2019-06-30信息快讯网

顾红亮:杜威曾提供蓝本,国之兴离不开职业教育-信息快讯网

讲堂杜威立体读书会线下第二讲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顾红亮主讲《杜威在华28月的起起伏伏》

杜威为何能在60岁生日晚会上收获“西方孔子”的雅称?他在上海的第一次演讲讲了什么?6月18日晚,讲堂与复旦杜威中心、华东师大出版社联合举办的“跟随杜威看百年中国变化”立体读书会线下第二讲在学员和听众们热烈的探讨氛围中展开。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顾红亮近3小时的主讲《杜威在华28月的起起伏伏》中,杜威的在华经历被一一铺呈开来,百年前的趣事和深远影响仿佛近在眼前。今年6月刚出版新书《杜威在华学谱》的顾红亮以学理的严谨性,用东方人的治史方法挖掘杜威在华访问的“史实”和“档案”,杜威在华的日常性透露出中外学术交往、思想交流的“密码”,而他带给现代中国的方法论,在当下的教育和生活中依然清晰可见,时间也证明了中国扬弃式吸收的成果。

在华两年经费何来?得中国各方捐助,渴望吸收西人先进思想

1919年2月9日,杜威受日本学者邀请抵达日本横滨进行演讲,其内容后来被改编成《哲学的改造》。杜威在中国的学生们得知消息,便邀请杜威顺道来访中国。而杜威在中国一待就是两年。为何有哥伦比亚大学教职的杜威会留在中国两年多?他在中国又有怎样的学术行程和生活方式?顾红亮解释这源于双方的需求。其实,杜威来华之前对中国了解并不多,但五四运动的爆发让他十分震惊,极大地引发了他对东方大国的兴趣。提倡以教育改变国家的杜威也希望与中国学者一起探索中国发展教育的正确道路。

对于杜威的去留,涉及时间、费用、行程,是一件系统工程。顾红亮梳理,当时是派了代表亲自前往日本恭请杜威的。1919年3月12日,陶行知在致胡适的信中写道:“三周前听说杜威先生抵达日本,给我当头一棒,叫我觉得又惊又喜。为何惊呢?因为我计划之事,倒让日本先做了……且日本与中国相隔较近,暑假可邀先生到中国游玩,或前去日本看望。想到这里,又觉得大喜了。所以即刻就与郭先生商议,当下就决定由他当面邀请。现在又有你的欢迎信寄去,我看杜威先生十有六七会来了。我不久也要写信寄去。”因此,3月14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代理校长郭秉文、北大教授陶履恭前往东京,邀请杜威来华讲学。陶履恭给胡适写信说,“Dewey夫妇定于五月来华。”

事实上,杜威刚到达上海时,胡适就与哥伦比亚大学联系,是否可以再放杜威一年假,这样杜威不至于在同年8月就匆忙回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回电报表示可以,之后又追加一封电报表示虽然可以,但是这一年不会给予杜威薪水。胡适当时十分着急,召集各方为杜威捐助资金。

4月30日,杜威抵达上海,北京大学代表胡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代表陶知行、江苏省教育会代表蒋梦麟等人前往码头迎接。5月26日,蒋梦麟在致胡适的信中说:“杜威留中国,其俸已由省教育会担保。任之(黄炎培)与弟又要做和尚募化万余金。”万余金是当时为杜威所筹经费,以演讲费等方式保证杜威夫妇正常的生活开销。

顾红亮:杜威曾提供蓝本,国之兴离不开职业教育-信息快讯网

1919年杜威访华时合影。前排左起:史量才、杜威夫人爱丽丝、杜威;后排左起:胡适、蒋梦麟、陶行知、张作平

后来,北大再次打电报请求哥伦比亚大学将杜威的假期再延续一年。1920年4月22日,杜威致信哥伦比亚大学同事科斯,“试图总结过去,并摆脱它而面向一个新的开始。我决定留在这里再教一年……争取解决今年开始了的所有问题……”

1921年7月11日,按计划杜威离开北京,前往山东开展演讲。8月2日,杜威从青岛离开,经日本回国。顾红亮解释,对于杜威来华和离华时间,连杜威自己的记忆都有失误,查阅当年的《申报》等记载,1919年4月30日抵沪,1921年8月2日离开青岛,才是准确日期。

对于杜威此次中国讲学之旅的重要贡献,胡适特地撰写了《杜威先生与中国》,评价其为中国留下了重要的“方法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9月11日,杜威到达旧金山,中国华侨、留学生前往接待。当晚,北大同学在旧金山远东楼宴请杜威夫妇,席上围绕教育问题进行了交流;12日,华侨学界再次宴请杜威夫妇,席间,杜威说,“中国人实为世上最具友谊与感情之民族。又曰,予未到中国以前,与许多欧美人游中国而不知中国者无异,完全不知中国之历史、地理、社会、风俗为何物。彼欧美人之道及中国者,辄谓其为数千年无变迁之古国,至今犹无变迁,即有变迁,亦为几种同样循环之变迁,而未尝有进步之变迁。及予到中国,乃知予从前对于中国之愚昧。”

杜威来中国,如胡适所评价“还替我们做了两年的译人和辩护士”,他在美国颇有影响力的杂志《新共和国》和《亚细亚》上发表了几十篇介绍中国的文章。

因此,杜威和中国有着双向的影响。一方面,先进知识分子渴望寻求救国的良方,另一方面,带有“世界主义”观念的杜威也对中华文明充满着希冀,给予很多肯定和鼓励。

顾红亮:杜威曾提供蓝本,国之兴离不开职业教育-信息快讯网

顾红亮表示,杜威在华两年多的演讲对杜威和中国有着双向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被接受吗?平民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今天依然有效

顾红亮在搜集杜威在中国的档案文献中并不求“全”,而是求“有价值之全”,他搜集的过程是一个让文献“说话”的过程,让不同来源的文献相互交流、相互印证。杜威在华演讲都谈了哪些内容?仅以在上海的两组演讲为例,顾红亮做了细致的考察。

“1919年5月3日,杜威第一次在上海,围绕‘平民主义的教育’这一题目进行演讲。”讲演大意如:“欧洲义务教育虽称发达,犹守旧见,尚未达平民主义之真精神。贵国设施教育,可不受此种障碍;教育之新精神,第一要件,当注重个性主义,养成儿童有自动之能力,独立之思想。第二要件,注重共业教育之真价值,当使各种原子,互相吸引,共同作业,须使共同有兴趣,又须使共同得利益,斯为共和之真精神。学校教育欲达上述目的,须有一定之标准,即主动的精神,是当此过渡时代,在今日中国尤为重要。”杜威对中国近代教育的情况相当了解,他有意识地针对当时中国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意见。

5月27日,杜威第二次来到上海。当时的上海人民太过热情,杜威几乎每天都有演讲,并且演讲主题多与职业教育相关,例如“教育者之天职”、“职业教育之精义”、“职业教育与劳动问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关系”等。他认为,职业教育有助于解决社会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机会不平等诸多问题,同时有助于培养人们对职业的兴趣,最终实现自我的发展。他反对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离,主张通过综合性课程实现职教与普教的融合,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眼下,高职教育正迎来新机遇。今年,高职院校在全国扩招100万,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直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而当时, 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推动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也对其他国家如中国在教育上的探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顾红亮:杜威曾提供蓝本,国之兴离不开职业教育-信息快讯网

杜威在华演讲话题多关于“平民教育”与“职业教育”

中国学者如何解读“教育即生活”?进行了中国式诠释

对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中国学者带着实践经验及传统文化,做了不同方面的解读。一方面可以看作“误读”,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本土化解读。在顾红亮看来,中国人对杜威思想的解读并不是照搬,而是带着我们的实践经验、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解读。

如胡适将“教育即生活”解读为“教育即实验”。胡适特别强调实验方法,将其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发现问题,随后是假设和求证等步骤。那些得到验证的假设,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胡适把实验方法带入教育情境,使之成为实验方法的应用之地。这是胡适“教育即实验”的基本意思,也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观点的发挥。

现代新儒家代表梁漱溟将杜威的思想理解为“教育即生命”,教育是对知识技能的教育,也是对生命的教育。梁漱溟把教育理解成生命的生长过程,理解成生命教养的过程。他认为:“我们所谓教育是隐然有所指,非只是指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已,是指整个生命,整个人格。杜威民本主义在去一切隔膜,使人类更相通,更容易改造,更能自新,更有进步。这也就是教育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顾红亮:杜威曾提供蓝本,国之兴离不开职业教育-信息快讯网

中国思想家胡适、陶行知、梁漱溟(从左到右)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杜威主张把社会生活压缩后放到学校教育中,让社会经验因素发挥教育作用;陶行知的着眼点不仅在于学校教育,他同样把社会生活当作教育。杜威的观点是把鸟关进鸟笼,再抓几样生物与笼内的鸟作伴,让鸟感知一下外面世界的风采;陶行知则主张把鸟放飞到天空中,让其自由翱翔。在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中,“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简称“教育一”。“生活”指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两层含义。就社会生活含义而言,“生活”主要指经过改造的、有所选择的社会生活,简称“生活一”。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命题中,“生活”主要指广义的社会生活,简称“生活二”。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也指社会教育,合起来简称“教育二”。

在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学生中,胡适和陶行知是主要代表。后者实践了杜威的教育思想的中国化。陶行知积极投入实践,不仅在1927年有晓庄学校实验,1930年代有“小先生”的普及,临近解放,创办了重庆的“育才学校”。在晓庄学校里,一位生物学老师问陶行知,在田野里,我如何教生物知识,陶行知回答,我请了两个善于抓蛇的流浪汉,他们教学生抓蛇,你教学生蛇的结构。为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陶行知还把自己的名字顺序换了一下,从陶知行变为陶行知。

顾红亮:杜威曾提供蓝本,国之兴离不开职业教育-信息快讯网

顾红亮与讲堂杜威读书会学员合影

一百年前,杜威的来访曾在中国思想学术界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自那以后,杜威在中国命运坎坷,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才获得它应有的学术尊严。人们终于看到,杜威哲学不但没有成为历史,相反,它仿佛等在前方,为当代许多重要的哲学争论提供了独特的启示。

同时,在杜威的哲学中,随处可见对于智慧、对于理性、对于科学探究精神的颂扬,他号召我们用自然科学的探究精神去研究社会生活的问题,而当代中国在科技强国之路上所需培育和发扬的正是这样的科学精神。

相关链接:

美国精神象征的杜威,其国际“合作观”百年后是奢望吗?

刘放桐:对杜威百年前来华访问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杜威读书会第三讲报名|陈勇《罗素和杜威不同的友华》

“跟随杜威看百年中国变化”系列立体读书会开放报名!

作者:袁琭璐、李念

现场拍摄:王舒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国职业教育的“清华““北大”正在路上
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以深化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犀利!浙大副书记: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而做的制度安排
创客?企业家?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哪一类人?
腾飞在伶仃洋上的钢铁巨龙何以造就奇迹?《大桥》揭秘国之重器
杜威读书会讲座报名|顾红亮《杜威在华28月的起起伏伏》
杜威读书会第三讲报名|陈勇《罗素和杜威不同的友华》
全国学界悼念徐中玉先生:他是教育史的一座丰碑,滋兰树蕙,育才无数
据说,这是建筑大师也躲不过的职业危机……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谈诗性教育:在功利世界中最“无用”的诗,在唤醒性灵上却最“有用”
青少年音乐剧教育将成下一个风口?看看这位“小辛巴”和伙伴们的成长
财经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培养体系,上海又添一块试验田!
教育援疆,掌中云将阅读的快乐带入莎车
“做第一流的学问” 李伯重谈何炳棣之志业
从小华看中华 张伯伟谈朝鲜半岛汉籍里的中国之二
从“朝天”到“燕行” 张伯伟谈朝鲜半岛汉籍里的中国之三
“通信”与“燕行” 张伯伟谈朝鲜半岛汉籍里的中国之四
从慕华到小华 张伯伟谈朝鲜半岛汉籍里的中国之一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根本遵循
党课搬进电影院 东阳理论教育接地气
“职业打假”敲诈超市 团伙成员悉数获刑
上海乐队学院成立五周年,让全世界看到上海音乐教育的新格局
临港企业牵头制定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师”职业技能标准
独家 | 上海“五年一贯制”职业学院今年9月首次招生,分数线与中高职贯通持平,五年让学生“梦想直达”
中国公民在澳洲从事“职业乞讨”?外交部:未确认,提醒同胞在海外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杜威读书会第四讲报名|张华《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和意义》
独家视频 | 习近平:职业教育发展 大有前途
顾红亮:杜威预言通过奋斗后的中国 | 嘉宾新著先睹⑲
©2014-2025 dbsqp.com